近代中西文化论战中观点异彩纷呈。以后中国历史发展历程证明,下列论点中相对客观的是
A.梁漱溟:将来全世界都要走“中国的路,孔子的路。” |
B.李大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长,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
C.杜亚泉: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
D.陈独秀:“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 |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②《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
③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②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④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阅读下表,对该表中外国在华设立银行数量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有
1913年前外国在华银行历年设立情况统计表
年代 |
英 |
美 |
法 |
德 |
俄 |
意 |
比 |
荷 |
日 |
合计 |
1894年前 |
12 |
1 |
2 |
1 |
16 |
|||||
1895—1913 |
5 |
4 |
12 |
11 |
14 |
1 |
8 |
1 |
29 |
85 |
①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②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④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直接有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其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策略的条约应该是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后果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