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 年在美国问世的《寂静的春天》,书中的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没有鸟儿歌唱”、“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可是只不过二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2013 年入冬以来范围最大的一场雾霾笼罩了中国,环境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历史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证明
| A.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 B.耸人听闻,杞人忧天 |
| C.唯有依靠科技人类才能克服环境污染 | D.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
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
|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
|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
|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
如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雕塑《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该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
|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
以下是某一学派对法律本质的论述:“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这一学派是
| A.智者学派 | B.苏格拉底学派 |
| C.启蒙思想家 | D.自然哲学家 |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
|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
明神宗年间,礼科教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一人,声称其:“壮岁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未易枚举,大都刺谬不经,不可不毁。”被劾之人应是
| A.李贽 | B.王阳明 | C.黄宗羲 | D.顾炎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