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 |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杀灭 |
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使用 |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
牡丹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不含花青素,深红色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深红色牡丹同一白色牡丹杂交,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则下列不会出现的是()
A.子代有4种表现型 | B.子代有9种基因型 |
C.中等红色的比例是3/8 | D.深红色与白色比例相等 |
“苏丹红I号”事件再次引起人类思考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苏丹红染色剂的降解产物可使人体致癌,从变异的来源看这属于()
A.化学致癌因子 | B.生物致癌因子 | C.基因突变 | D.基因重组 |
人们常选用的细菌质粒分子往往带有一个抗生素抗性基因,该抗性基因的主要作用是
A.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 | B.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进行检测 |
C.增加质粒分子的分子量 | D.提高受体细胞在自然环境中的耐药性 |
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表现型比分别为9∶7、9∶6∶1、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 )
A.1∶3、1∶2∶1、3∶1 | B.1∶3、4∶1、1∶3 |
C.1∶2∶1、4∶1、3∶1 | D.3∶1、3∶1、1∶4 |
隔离在物种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
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
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
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