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来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德谟克利特“影像说”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物体的影像到达于感官引起的。近代唯物主义者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上述观点( )
①都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反映认识的对象
②都符合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则
③都认为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④都带有明显的狭隘性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 A.阶级性 | B.革命性 | C.实践性 | D.科学性 |
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
| B.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
| C.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
| D.科学的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各门具体科学之母”理解正确的是
| A.哲学决定自然科学 |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
|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 | D.自然科学是哲学研究的基础[ |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对哲学含义的不同回答 | B.对 意识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 |
| C.对物质能否被认识的不同回答 | D.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 |
“有些时候文明只是十公分的宽度,有些时候只是一张纸的厚度,当我们把十公分的盲道让出来,当我们在椅子上垫一张纸……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构成了我们中国文明进步的一大步。”这段话告诉我们,培育文明风尚重在:()
| A.树立崇高道德理想 | B.选择科学的世界观 |
| C.宣传教育,开拓创新 | D.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