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时,如果不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不能产生氧气 | B.生成氧气的速率慢 |
C.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 | D.反应就不能进行 |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物质质量/g |
8 |
32 |
5 |
4 |
反应后物质质量/g |
16 |
4 |
x |
24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
C.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D.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
大量实验表明,固体物质溶于水,使水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这一性质常为人们所利用。下列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①寒冷的冬天,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处撒些盐,使冰雪很快融化
②炎热的夏季,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硝酸铵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的温度就会降低
③高山上气压低,鸡蛋不易煮熟,向水中加些食盐,可以使鸡蛋煮熟
④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
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氧气会转化成臭氧(
),即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①
和
都是单质;②
和
是不同的物质;③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④相同质量的
和
,所含分子的数目相同;⑤相同质量的
和
,所含原子的数目相同。
A.①③④ | B.①②⑤ | C.②③⑤ | D.②③④ |
如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
"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3:1:3 B.3:2:3C.3:1:2 D.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