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曾经水草丰美,后因高原隆起,气候变得寒冷干燥,人类被迫迁出。一部分向东进入黄河流域,逐步被同化,形成了统一的汉民族;一部分向南进入“藏彝大走廊”,分化、演变形成了藏、彝、羌、普米、独龙、珞巴、门巴、哈尼、纳西等数十个少数民族。其中摩梭人和扎巴人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母系社会形态,纳西族仍然保留着迄今为止世界上形态最原始的“东巴文”象形文字系统……材料二:汉文史料中多有藏人“嗜茶如命”字样;藏地民谚有“汉家饭果腹,藏家茶饱肚”之说。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茶叶中所含的咖啡因、儿茶素等成分,能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含量,有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并能迅速清除或分解已进入血管壁内的脂质,有抗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还能抗血小板聚集和促进脂类化合物排泄的作用,从而改变血液流动特性,抑制血栓的形成,预防心肌梗死、脑血管梗阻等疾病。
材料三:下图是“藏彝大走廊”示意图。
(1)简要分析藏地不产茶和藏民嗜茶的原因。
(2)简要分析藏彝走廊地区少数民族众多的原因。
读下列材料和我国北方局部地区年太阳日照时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果农利用农家有机材料如麦秸、稻草、玉米秆、杂草等有机物质,覆盖于树盘、树行(一行行果树)或全园。覆盖厚度在15-20cm,一般连续覆盖3-4年为一个周期。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地,然后继续覆盖上述有机物质,但覆盖时应避开2—3月份。
材料二我国北方局部地区年太阳日照时数图
材料三表3 A、B两苹果产地气候资料比较
年平均气温(℃) |
年降水量(mm) |
年日照时数(小时) |
夏季平均气温(℃) |
|
B产区 |
9-11 |
25.5 |
||
A产区 |
12-14 |
26 |
||
北半球最适宜区 |
8-12 |
560-750 |
>2500 |
19-23 |
(1)从年均温、年降水量判断A、B两地种植苹果条件的优劣,并分析两地年太阳日照时数的差异及原因。
(2)建苹果汁企业,A地相对B地的优势区位有哪些?
(3)为什么覆草应该避开2-3月份?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有哪些有利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环渤海经济区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海水冰点与海水盐度关系图(冰点指海水结冰的温度)。
(1)简述渤海沿岸海冰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的气候差异,并简析原因。
(3)目前,环渤海经济区工业化正处在快速增长阶段,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经济区发展第二产业与珠三角经济区相比的有利条件。
阅读宁夏局部地区地理要素图(下图),回答问题。
(1)读图描述图示地区降水量总体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简述图中河流沿岸周边发展种植业的主要自然区位优势。
(3)描述图中常年河的水文特征,图中河段是该河的上游段,试分析该河上游开发利用的重点方面及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
材料二:L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试描述L湖湖底坡度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
(2)阅读材料,试分析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的原因。
(3)简要说明L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的过程。
高三某班分组对“杭州市城市空间发展变化”以及“杭州市水土流失”进行调查研究,有关资料如下,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杭州市位置及城市空间范围发展变化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杭州市总面积为16883.73平方公里,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36.1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7.39%。研究小组把杭州市划分四块区域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研究,有关情况如图19所示:
注:Ⅰ区——东北部平原农田区;Ⅱ区——中部、南部低丘河谷风景资源区;
Ⅲ区——西北部中低山水源涵养区;Ⅳ区——西南千岛湖水源涵养区
材料三:杭州市2001~2010年水土流失治理状况,如下表。
水土流失土地类型 |
治理面积(平方千米) |
水土流失率 |
坡耕地 |
275.93 |
90% |
疏林地 |
1284.87 |
24% |
荒草地 |
20.1 |
20% |
其他土地 |
0.89 |
5% |
(1)结合资料,描述杭州市地形特征。
(2)据图说明从1987年~2008年杭州城区空间范围变化特点,并分析影响这种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的因素。
(3)与其它三区相比,说明Ⅰ区水土流失所占比重低的原因,并分析其它三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水土流失的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