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下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请从曲线图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图象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进行该反应的实验操作是按照图2中的 (填甲或乙)图所示进行的。
②曲线上M点表示 。
③向烧杯中倾倒20g质量分数为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 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2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2)为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某小组进行了如图所
示的实验操作:
根据上图实验,甲同学认为:NaOH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
这个结论的依据不科学,理由是 。
(3)为探究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他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编号为A、B、C、
D、E的五只烧杯中各装入36.5g 溶质质量分数为5%、10%、15%、20%、25%的盐酸,
再向上述五只烧杯中分别加入40g20% 的氢氧化钠溶液,最后测量其温度,数据记录如下:
烧杯编号 |
A |
B |
C |
D |
E |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5% |
10% |
15% |
20% |
25% |
反应后溶液温度(℃) |
24℃ |
34℃ |
46℃ |
54℃ |
54℃ |
实验结论: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 。
交流反思:反应后,烧杯内溶液pH最小的是 (填烧杯编号)。
海南石碌铁矿,其矿石主要成分为 。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计算:某铁矿石,其中含 的质量为 ,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多少?
据报道,"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与"非典"病毒类似,加强自身防护是抵御病毒的重要方法。过氧乙酸(化学式为
)是常用的一种消毒剂。请计算(直接写出答案):
(1)过氧乙酸(化学式为
)的相对分子质量;
(2)过氧乙酸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某铝制品的主要成分是
和
,课外小组将
溶液不断地加到
铝制品中得到如下数据(已知金属铝既可以跟强酸反应也可以与强碱反应,而金属铜不能与强碱反应,铝与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
铝制品中含有
铜。
(2)求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溶质质量分数为8.5%的过氧化氢溶液
倒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为
的
溶液
,使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试计算:
(1)产生氧气的质量;
(2)反应后所所得溶液中
的质量分数。
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人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1)若要配制
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克。
(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克。
(3)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另有同学做了同样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