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8分)有机物A与乙酸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后产生的水的质量也一定,试回答:
(1)若A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则A的结构简式为   
(2)若A由四种元素形成的两种官能团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与乙酸相等,且分子中氢原子都不与碳原子相连,则A的结构简式为     
(3)若A分子中C、H元素质量分数之和为86.67%,其余为O,且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00,则A的分子式为      。如果A分子中每个碳原子都达到饱和,且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则A的结构简式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是一个用铂丝作电极,电解稀的MgSO4溶液的装置,电解液中加有中性红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红色。(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6.8~8.0,酸色—红色,碱色—黄色)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编号);
①A管溶液由红变黄
②B管溶液由红变黄
③A管溶液不变色
④B管溶液不变色
(2)写出A管中发生的反应:          
(3)写出B管中发生的反应:          
(4)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5)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6)电解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将电解液倒入烧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人工肾脏可采用间接电化学方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原理如下图所示。

(1)电源的负极为    (填“A”或“B”)。
(2)阳极室中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3)电解结束后,阴极室溶液的pH与电解前相比将      ;若两极共收集到气体13.44 L(标准状况),则除去的尿素为     g(忽略气体的溶解)。

)以下是25 ℃时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难溶电解质
Mg(OH)2
Cu(OH)2
Fe(OH)2
Fe(OH)3
溶解度/g
9×10-4
1.7×10-6
1.5×10-4
3.0×10-9

在无机化合物的提纯中,常利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理除去某些杂质离子。例如:
①为了除去氯化铵中的杂质Fe3+,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再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反应,过滤结晶即可;
②为了除去氯化镁晶体中的杂质Fe3+,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镁,充分反应,过滤结晶即可;
③为了除去硫酸铜晶体中的杂质Fe2+,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一定量的H2O2,将Fe2+氧化成Fe3+,调节溶液的pH=4,过滤结晶即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种除杂方案都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Fe3+、Fe2+都被转化为    (填化学式)而除去。
(2)①中加入的试剂应该选择    为宜,其原因是               
(3)②中除去Fe3+所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下列与方案③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H2O2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
B.将Fe2+氧化为Fe3+的主要原因是Fe(OH)2沉淀比Fe(OH)3沉淀较难过滤
C.调节溶液pH=4可选择的试剂是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
D.Cu2+可以大量存在于pH=4的溶液中
E.在pH>4的溶液中Fe3+一定不能大量存在

下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装入含酚酞的0.01 mol·L-1 CH3COONa溶液,并分别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①中加入生石灰,向烧杯③中加入NH4NO3晶体,烧杯②中不加任何物质。

(1)含酚酞的0.01 mol·L-1 CH3COONa溶液显浅红色的原因为              
(2)实验过程中发现烧瓶①中溶液红色变深,烧瓶③中溶液红色变浅,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解反应为放热反应
B.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C.NH4NO3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D.NH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3)向0.01 mol·L-1 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浓盐酸、NaOH固体、Na2CO3固体、FeSO4固体,使CH3COO-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分别为                    (填“左”“右”或“不移动”)。

反应:aA(g)+bB(g)cC(g)(Δ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 
(2)A的平均反应速率v(A)、v(A)、v(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             
(3)B的平衡转化率α(B)、α(B)、α(B)中最小的是    ,其值是    
(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采取的措施是    
(5)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   T3(填“>”“<”或“=”),判断的理由是 
(6)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 min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第Ⅳ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A、B、C)。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