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
B.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
等质量且完全相同的三份铁a、b和c,分别加入到足量稀H2SO4中,a中同时加入适量CuSO4溶液, c中同时加入适量CH3COONa。下列各图中表示其产生氢气总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如图所示装置,两玻璃管中盛有含酚酞的NaCl饱和溶液,C(Ⅰ)、C(Ⅱ)为多孔石墨电极。接通S1后,C(Ⅰ)附近溶液变红,两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一段时间后(两玻璃管中液面未脱离电极),若断开S1,接通S2,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接通S1时,C(Ⅰ)的电极名称为阴极 |
B.接通S1时,直流电源的右边为正极 |
C.接通S2时,C(Ⅰ)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 |
D.若将原来的电解质溶液换成含酚酞的MgCl2溶液,接通S1后现象相同 |
在25℃、1.01×105Pa下,将22gCO2通入到750mL 1.0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x kJ热量。在该条件下1molCO2通入到2L 1.0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kJ热量,则CO2与NaOH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CO2(g) + NaOH(aq) = NaHCO3(aq)△H=" -" (2y-x) kJ·mol-1 |
B.CO2(g) + NaOH(aq) = NaHCO3(aq)△H=" -" (4x-y) kJ·mol-1 |
C.CO2(g) + NaOH(aq) = NaHCO3(aq)△H=" -" (2x-y) kJ·mol-1 |
D.CO2(g) + NaOH(aq) = NaHCO3(aq)△H=" -" (8x-2y) kJ·mol-1 |
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 |
B.元素X能与元素Y形成离子化合物X2Y2 |
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mY>XmR |
D.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
下列对有机物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烯、乙炔、溴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是共平面 |
B.在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一定是偶数 |
C.![]() |
D.CH2Cl2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