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18 g铜和铁的混合物投入200 mL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2.24 L NO,剩余9.6 g金属;继续加入200 mL等浓度的稀硝酸,金属完全溶解,又得到标准状况下2.24 L NO。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物中铜和铁各0.15 mol | B.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
C.第一次剩余9.6 g金属为铜和铁 | D.再加入上述200 mL稀硝酸,还会得到标准状况下2.24 L NO |
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OH-、K+、CO32-,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
A.H+ | B.Ca2+ | C.SO42- | D.NH4+ |
Na2O、NaOH、Na2CO3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
① 钠的化合物;② 能与硝酸反应的物质;③电解质;④细分为:碱性氧化物、碱、盐;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 | D.②③④ |
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凉处 |
B.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
C.液溴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并加水液封 |
D.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 |
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O2 | B.SO2 | C.NH3 | D.Cl2 |
溴单质与氯气的性质相似。在探究溴单质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应该是( )
A.观察溴的外观→预测溴的化学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
B.观察溴的外观→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
C.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
D.预测溴的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观察溴的外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