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常温下的五种溶液,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溶液 |
氨水 |
氢氧化钠 |
醋酸 |
盐酸 |
醋酸钠 |
pH |
11 |
11 |
3 |
3 |
8.3 |
A.表中五种溶液,其中①~④由水电离出的c(H+):②=④>①=③
B.在⑤中加入适量④至溶液呈中性,所得溶液:c(Cl-)>c(Na+)
C.分别将①~④加水稀释至原溶液体积的100倍后溶液的pH:①>②>③>④
D.将①、④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c(NH4+)>c(Cl-)>c(OH-)>c(H+)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过量的Fe粉中加入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稀HNO3将Fe氧化为![]() |
B |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
有白色沉淀出现 |
AgCl比AgI更难溶 |
C |
Al箔插入稀HNO3中 |
无现象 |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D |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
试纸变蓝色 |
浓氨水呈碱性 |
某未知溶液可能含Cl-、CO32-、Na+、SO42-、Al3+。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取少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一定有Cl- | B.一定有SO42- | C.一定没有Al3+ | D.一定没有CO32- |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操作和现象:向装有![]() ![]() ![]() ![]() |
B.操作和现象: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 ![]() |
C.操作和现象: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 ![]() |
D.操作和现象:向饱和![]() ![]() |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物气体,在空气中都能温室存在 |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后溶液显红色 |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 ![]() |
B.![]() ![]() |
C.![]() ![]()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