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三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变小,原子序数之和为16;这三种元素形成的常见单质分别为X、Y、Z,它们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乙和丙均为10电子气体分子,且二者相遇生成弱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元素位于第ⅣA族 |
| B.热稳定性:乙<丙 |
| C.甲和丙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 D.分子乙中各原子均达8电子稳定结构 |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目的或所得结论一致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 |
| B.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
| C.将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蒸干并灼烧,所得固体的成分均为氢氧化钠 |
D.反应2CO(g)=2C(s) + O2(g) H>0可以自发进行 |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氯化镁溶液直接蒸发至干,可获得纯净的无水MgCl2固体 |
| B.用二氧化锰和0.5mol/L盐酸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
| C.用KSCN溶液检验硫酸亚铁溶液是否氧化变质 |
| D.用苯萃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溴 |
滴加新制氯水后,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 A.Fe3+、Al3+、Cl-、NO3- | B.K+、Na+、I-、SO42- |
| C.Ag+、Ca2+、NH4+、NO3- | D.Na+、Ba2+、CO32-、SO42- |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L0.1mol/L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A |
| B.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NA |
| C.在反应KIO3+6HI=KI+3H2O+3I2中,每生成3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
| 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C—H键数为4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