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②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
④基于实践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唐朝诗人李商隐诗:“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这首诗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
D.想作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 |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动即含静,动不舍静”,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这些观点分别属于
A.怀疑论、相对主义、辩证法 | B.唯心主义、诡辩论、辩证法 |
C.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 | D.形而上学、宿命论、诡辩论 |
2010年7月16日在北美正式上映的《盗梦空间》连续三周蝉联北美票房冠军,并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在影片中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其植入思想,而且认为这些思维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人们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可以穿越时空,人们甚至可以通过思维来进行犯罪。这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③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④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 B.主观唯心主义 |
C.朴素唯物主义 |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含义,因为他懂得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④ | B.①③ | C.①②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