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结论:①若,则
;②若
,则存在实数
,使
;
③若是非零向量,
,那么
;④平面内任意两个非零向量都可以作为表示平面内任意一个向量的一组基底。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
B.![]() |
C.![]() |
D.![]() |
如图给出的是计算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A.i>10? | B.i<10? | C.i>20? | D.i<20? |
为了在运行下面的程序之后得到输出25,键盘输入x应该是()
INPUT x
IF x<0 THEN
y=(x+1)*(x+1)
ELSE
y=(x-1)*(x-1)
END IF
PRINT y
END
A.4或-4 | B.-6 | C.6或-4 | D.6或-6 |
把21化为二进制数,则此数为()
A.10011(2) | B.10110(2) | C.10101(2) | D.11001(2) |
在实数集中,我们定义的大小关系“
”为全体实数排了一个“序”.类似的,我们在平面向量集
上也可以定义一个称为“序”的关系,记为“
”.定义如下:
对于任意两个向量,
当且仅当“
”或“
”.
按上述定义的关系“”,给出如下四个命题:
①若,
则
;
②若,则
;
③若,则对于任意
,
;
④对于任意向量,
,若
,则
.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已知函数满足:
,
=3,
则+
+
+
的值等于( )
A.36 | B.24 | C.18 | D.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