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甲地某植物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
| 浓度/mol·L-1 |
0.15 |
0.2 |
0.25 |
0.3 |
| 质壁分离状况 |
不分离 |
刚分离 |
显著 |
显著 |
他们又测定了乙地土壤溶液浓度,发现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则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 ( )
A.≥0.2 B.≤0.2
C.<0.2 D.0.15<土壤溶液浓度<0.3
下图是甲和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
| B.假设Ⅱ—1与Ⅱ—6携带乙病基因,则Ⅲ—1是杂合子的概率是5/6 |
| C.假设Ⅱ—1与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则Ⅲ—2的乙病基因肯定来自于Ⅰ—2 |
| D.依据C项中的假设,若Ⅲ—1与Ⅲ—5近亲结婚,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8 |
基因D和d和T、t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 A.进行独立遗传的DDTT和ddtt杂交,则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
| B.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
| C.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砧木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中的胚的基因型为DdTt |
| D.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经秋水仙素诱导得到的多倍体,自交后代仍然会发生性状分离 |
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如果材料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在滴加质量浓度为0.075g/mL的胭脂红溶液后(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观察到了质壁分离现象,则实验结果应为下图中的
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没有需氧呼吸,只进行厌氧呼吸 |
| B.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所不同 |
| C.当氧浓度为c时,2/5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 |
| D.在a、b、c、d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和ATP |
将A、B两种植物的幼苗,分别置于相同的两个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结果如右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0~10 min期间,B的有机物积累量大于A
B.10~20min期间,A和B的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为线粒体和叶绿体
C.20~40 min期间,A、B均不进行光合作用
D.若A、B培养在同一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一段时间后A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