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请回答:
(1)过程①代表的是 。
(2)过程②构建A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须使用 和 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③采用的实验技术是 ,获得的X是 。
(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 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 比较;或用图中的 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右图是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概念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经历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过程,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模型为大多数人接受。
(2)请依次指出图中c、s、m所表示的结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在d上完成的生理过程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抗体在_______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后,依次经过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标号)分泌到细胞外,这个过程体现的是生物膜的_______________性。
(5)从进化的角度看,首先是由于________(填图中标号)的出现,才诞生了相对独立的生命系统。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图)。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___________,尿素含量___________。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则其是___________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可用于合成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四种细胞结构)上的蛋白质。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为细胞提供能量。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细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____________的特性。
2009年,一些地方查处了上海熊猫炼乳、陕西金桥乳粉、山东“绿赛尔”纯牛奶、辽宁“五洲大冰棍”雪糕、河北“香蕉果园棒冰”等多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三聚氰胺外形为“白色单斜晶体”,无味、形似蛋白粉,其含氮量高,如果仅凭含氮量多少来确定蛋白质含量的多少,那么三聚氰胺完全可以假乱真。然而,三聚氰胺本身几乎没有任何营养价值,添加之后,只能造成蛋白质含量提高的假象,奶粉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必然大大低于正常值。更可怕的是,三聚氰胺具有轻微毒性;其危害并不为人所熟知。1945年美国科学家所做的一个实验结果显示: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婴幼儿摄食奶粉中的蛋白质后,最终消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其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经主动运输进入人体细胞,在细胞内最主要的代谢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代谢产物除了糖类和脂肪共有的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2)婴幼儿奶粉虽然营养较全,但还是不能和人母乳相比。母乳中通常含有免疫球蛋白,其在免疫学中称为________________,它在机体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球蛋白是由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合成,并由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加工分泌。
右图为细菌生长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C段为______________期,CD段为________________期,DE段为_________期。
(2)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酶和ATP的时期在________________期,若扩大再生产选取菌种最好在_______________期,该期细菌的增长呈________________型增长。
(3)从BC段进入CD段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酵工业为了获得较多的代谢产品,需延长___________期。
(4)若在培养中灭菌不严格混入了青霉菌,那么初期出现的生态学现象是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发现细菌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生存斗争角度考虑,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_____期。
下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成分。请据此回答:
(1)培养基中营养成分共有_______类。
(2)该培养基可培养的微生物类型是_________。
(3)若不慎将过量NaCl加入培养基中,如果不想浪费此
培养基,可再加入___________,用于培养__________。
(4)若除去成分②,加入(CH2O),该培养基可用于培养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
(6)表中各成分含量确定的原则是_________。
(7)若该培养基用于菌种鉴定,应该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