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丝路织锦
①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 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19 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肯定,并沿用至今。从这条中西汇通的著名通道之命名可见,丝织品是当时中国沿途输出最具代表 性的商品,织锦也是最能体现当时技术和艺术风格的物品之一。
②织锦的织法技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织锦的纹样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③古代中国,中原地区最早最传统的织锦是平纹经锦。早在西周早期的墓葬中就已出现,后来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不少此类织锦。随着中原的丝织品大量流入新疆及西域地区,当地的织法技术得以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④公元四五世纪以后,丝绸之路日渐繁盛,西方织物的图案和设计开始影响中原丝织品,越来越多的具有西方元素的纹样和图案开始出现在织锦和刺绣上。有可能是内地工匠看到了或是从他人的描述中听闻了胡化织物的需求,主动设计了一些可能为西域所接受的甚至是带有西域纺织品特点的织锦,再将其送上了丝绸之路;也有可能是西域一带日渐发达的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并逐渐影响了中原地区。总之,羊、鸟、麂、象、狮子等各种动物图案,与伊斯兰教有关的新月纹样.以及深目隆鼻的胡凡骑射、饮酒形象等,都在西北地区出土的中国织物上有所体现。
⑤隋唐之际.中原织锦的平纹经锦向斜纹经锦转变,图案,团花纹样和善草纹样开始大量出现,由此形成了中国丝织图案的一大转折,可以说,在胡风的影响下,西城的动物纹样与中原的花卉线条完美结合,运渐形成了中国丝绸斜纹经锦的新样。
⑥初唐时期,联洙纹锦开始深入中原内地,除了丝绸之路沿途可见,西安地区也有出土。与此同时,联珠纹样的形式开始多样化,常常与其他的装饰性纹样组合形成新的纹样,常见的有两圈联珠的组合,卷云与联珠的配合、联珠与花蕾的配合等。盛唐之后,符合中国审美的花卉取代代了联珠纹样,并与西来的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图案图样。联珠团花的 花朵变得饱满,花瓣轮廓更加细腻,层次也更丰富,发展成宝花纹样,这可能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陵阳公样”,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与艺术交融的结果。
⑦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积淀了胡化风格的丝绸文物有不少,主要是织锦,少量为绮、绫和刺绣,那一方方虽残旧却仍艳丽的抿锦上所表现的胡化风格,或强烈或淡静,或模糊或清晰,默默沉淀,耀眼夺目,仿佛讲述着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也再次向世人表明,塞上驼铃、大漠孤烟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更是中西文化双向汇流的通道。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找出标志性词语。
雷锋是谁家的儿子
三秋树
①你一直都不是一个令我满意的孩子。
②上幼儿园时,表演老师邀请家长去上公开课,我去了,但成了当天最丢脸的妈妈。当所有小朋友都拿出孔雀开屏的劲头,向家长炫耀自己的才艺时,唯独你,一会儿跑过来喊妈妈,一会儿搬个凳子心安理得地当起了观众。
③你上小学五年级时,放学路上,一辆刹车失灵的公交车向你和两个同学冲了过来,你把他们推向了一边,自己却被重重地撞倒。你昏迷了整整两天两夜,醒来的第一句话居然是问我:“我同学有事吗?”
④因为这件事,你上了领奖台,甚至还上了报纸电视,可是,我没有陪你一起领奖,也没有接受纷至沓来的采访。我无比严厉地对你说:“我只有你这一个儿子,希望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你能把生的希望留给自己。”
⑤说到这里,我声泪俱下。
⑥(甲:)?我怎能不后怕,此后不知道多少个夜里,我总是梦见血淋淋的车祸和血淋淋的你,我在梦中哭喊着醒来,枯坐到天明。你爸说我太紧张了,有这样一个不知道爱惜自己的儿子,(乙:)?
⑦上大学时,你远走广州。当我为了给你个惊喜赶到你的学校时,却发现,你正冒着40℃的高温一个人在打扫宿舍。“为什么是你一个人在搞卫生?他们人呢?”我问。
⑧你笑着说:“妈,是我自愿的,不过几分钟的时间。”
⑨从小到大,我甚至不曾让你洗过一双袜子,可是,你却跑到遥远的广州来替别人打扫卫生!看着我纠结的表情,你笑我:“这就是天下的妈妈,希望自己的儿子遇到雷锋,但更希望雷锋全是别人家的儿子。”
⑩看着你为自己精辟的总结乐不可支的样子,我却一点儿也笑不出来。
⑾晚上,本来打算请你出去吃一顿大餐,再跟你说点儿私房话,可是,你却把全寝室的同学都叫上了。点菜时,你那么细心地记得每个人的口味,关照着每个人的情绪。
⑿顺子是你的发小,从美国回来后,经营着一家英语培训学校,其实,就是希望你带些资金过去,共担风险。你连招呼都没跟我打一声就去了,带上了你的全部积蓄。
⒁再见你时,是在医院的ICU病房,理由是我担心了十几年的车祸。
⒂在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里,你的病房门口,每天都人满为患。你的同学、发小、原领导、原同事,还有很多我不认识的人都守在那里,谁也不肯离开。不管是交费还是办各种手续,都不用失去主张的我和你爸伸手。你的手机此起彼伏地响着——儿子,你从哪里认识这么多人?
⒃小陆说:“小学时,我们家条件不好,中溪天天给我带鸡蛋。”
⒄小文说:“大学4年,都是中溪给我打开水。”
⒅原领导说:“中溪辞职了,还时不时地回公司,看看公司在研发技术上有没有什么难题。这孩子做事特别长远,做人长情。”
⒆你终于醒了,大家围坐在你的周围,七嘴八舌地和你说着话、逗你开心。
⒇那天,我的包里忽然多了好几个信封,里面全是钱,信封上面都没有名字,只写着一句话:不用为钱发愁,咱有。你爸爸感慨地说:“看儿子这么有人缘,就算哪天咱俩撒手西去,也不必担心了。”
(21)是爸爸的话提醒了我吧。作为母亲,不管我对你有多少期待,但总结成两个字,不就是幸福嘛。这些年,你心甘情愿地吃了很多亏,然后,换来人生源源不绝的福气,这难道不也是你的聪明与过人之处吗?
(选自《读者》2014第7期,有删改)阅读全文,说说以“雷锋是谁家的孩子”为题的好处。
文章第⑥段内心独白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请结合上下文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句子。(每处限10字之内)
本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请你自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看着你为自己精辟的总结乐不可支的样子,我却一点儿也笑不出来。文章开头说:“你一直都不是一个令我满意的孩子。”读了全文,你赞成文中母亲的这个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阅读名著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竞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
①杜小康家“一落千丈”的原因?②失学后的他跟着父亲如何谋生?
⑵却说宋江、柴进先归到忠义堂上,和众兄弟正说A的事,只见A脱得赤条条地,背上负一把荆杖,跪在堂前,低着头,口里不做一声。宋江笑道:“你那黑厮,怎地负荆?只这等饶了你不成!”A道:“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罢!”
①选文的A是指,从中可见他的性格是。
②戴宗曾评价A:“虽是愚蠢,不省理法,也有些小好处。”除选文情节外,请再概述一个表现A“小好处”的故事情节。
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何飞鹏
①我们经常本末倒置,当我们搞砸一件事时,我们会说这件事太难做了,所以没有做好。而到底是事情难做,还是我们没做好?谁都不知道。正确的观念是:把事情做好,就算难做也好做。没把事情做好,就算好做也难做!
②遇到一个许久没见的部属,我关心地问:“现在在做什么?”他回答:“我现在开一间小店,可是实在很难做。”他接着反问:“何先生,你知道有什么比较好做吗?我想找一个比较好做的事。”我无言以对。
③我无言以对的原因是,世界上哪有好做的事?哪有轻松的事?哪有容易的事?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偏偏都这样想?每天都在找好做的事,许多人找了一辈子,什么也没找到,换得的是一生一世的蹉跎!
④我听过一个医生家族告诫下一代学医要学皮肤科,千万别当外科医生,因为美容整形当红,好赚又没风险,外科医生既辛苦又危险。我还听过一对父母亲劝孩子去当老师,不是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而是可以收补习费,而且退休生活优裕而轻松。这其实都是令人伤感的说法,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拣轻松、好做的做,那辛苦的事谁来做?社会又会变成如何的急功近利?撇开社会的公益不谈,就个人的角度来看,工作趋吉避凶理所当然,但问题是一味地找寻好做的事,真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吗?
⑤我个人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好做的事,更不相信有容易赚的钱,更没有能简单料理的生意!我不相信“好做”,我只相信“做好”,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任何事只要你能把它做好,最后都会有好结果的。
⑥一个人只想找好做的事,根本就是认知上的错误,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用一辈子时间去寻找,也不可能找到,结果只会落一个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批评。
⑦寻找好做的事,是聪明人的思考,是用巧,是走快捷的方式;选一件事,把事情做透、做好,是笨人的事,是痴人的思考,有的是傻劲,有的是执著。
⑧好走的路,熙来攘往,人声鼎沸,大家都挤在一起,就算有好做的事,也早有人捷足先登。八字不够好、不够硬的人是抢不到的。而就算你有机会遇到,没一会儿,跟进的人也人满为患,一旦大家都跳进去做,好做的事也变成难做的了。
⑨“做好”的路,参与者较少,因为笨人不多。但是因为是做好,要靠苦力、靠耐力、靠死力,而一旦做好,别人就算闻香而来,跟进学步,也并不容易。这是管理学上所谓的“进入障碍”,也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
⑩舍“好做”,就“做好”,是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的成功要素。不再犹豫、不再寻找,也不要问那个本问题:你那一行好做吗?在谁也看不上眼的领域每天倒腾一点,虽然很艰难、很慢,但你竞争对手少,而且慢慢地他们也都退出了,这样十几二十年下来,你成功的机会几乎是百分之百。这正是不争的智慧所在。 (选自《读者》2014年第6期,有改动)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
①第④段中,加点的“这”指代的是一个医生家族对下一代的告诫:要学皮肤科,千万别当外科医生。
②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虽然“世界上好做的事”很难找,但是寻找好做的事,是聪明人的思考,是用巧,是走快捷的方式。第二段中写了“我”和部属之间的一段对话,其作用是什么?
写出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至少两种),并找出一处加以分析。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舍‘好做’,就‘做好’,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的要素”这句话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一)再给爸妈烧回炕(14分)江 岸
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帮助儿子、儿媳收拾好凌乱的新房,二老才依依不舍地告辞。老头儿怕老太累着了,要打的回去。老太说,看你烧包的,你有几个钱?老头儿问,你走得动吗?老太白了老头儿一眼说,你放心,不会让你背我的。老头儿笑了说,那就好,安步当车吧。
二老互相搀扶着,走在空旷的青龙街上。寒风从衣服的每一丝缝隙处往身上钻,将体内仅有的一点儿热气全部驱散,人走在街道上,宛如置身冰窖中。前几天下了一场雪,虽然路面的积雪早已化尽,污水却结了一层冰,踩在上面咯吱咯吱响,稍不留神就会摔跟头。二老害怕踩死蚂蚁似的一步一步挪着,走了好一会儿,也没走出多远。
老太突然停下来,皱着眉头说,我总觉得有个啥事忘了告诉小雯。
老头儿没好气地说,你呀,就是操心的命,你还没叮嘱小雯一千回!光是安子夜晚睡觉不踏实,要记着替他盖被子,你就唠叨了四五次,你也不怕小雯烦?
老太哧哧地笑了,捶了老头儿一拳,骂道,死老头子,不知好歹的货,人家不是关心你儿子吗!
安子又不是三岁两岁,要你瞎操心!老头儿抢白她,从今往后你就往边儿靠靠,稍息吧,人家有人疼了。
娶个媳妇儿卖个儿,咱们也指望不上安子了,往后啊,家里体力活儿靠你了,老头儿。老太捏了捏老头儿的手。
我还没到坐吃等死的份儿上。老头儿不服。
往五楼上背米、提煤,也够你喝一壶的了。老太怜惜地叹了一声。
啊,对了,煤棚钥匙你拿了吗?回去还要烧炕呢。老头儿问。
老太反问,没在你手上?你没找安子要?
老头儿夸张地“啊”了一声,丧气地说,我的老寒腿,今天晚上可要遭罪了。
不行,我得去拿钥匙。老太说着就转过身子。
老头儿拦住了,责备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大好日子,儿子的洞房花烛夜。你去了,不搅和了?
那你的腿怎么办呀?老太急得直跺脚。
回去冲个暖水袋焐上,凑合一夜吧,再说,不是还有你这个老火炉?老头儿坏坏地笑了。
老太又打了老头儿一拳,娇嗔地说,老没正经的。
老头儿今天高兴,吃得高兴,喝得高兴,让人收拾了,抹了个红脸蛋儿,更高兴。老头儿摇头晃脑,得意洋洋。
哟,老头子,我说有啥事儿没告诉小雯吧?你说到吃喝,提醒我了。老太慌慌地说,煤气灶上还煮着鸡蛋呢,他们会不会忘了关火?
老头儿也慌了,虚虚地反问一句,他们该不会忘吧?
你又不让我去,那咋办?老太挣开了老头儿的胳膊。
给你。老头儿赶紧掏出一张电话卡。
老太打个电话过去,小雯接的。原来,她早将鸡蛋从煤气灶上端了下来,关好了煤气。但是——
什么,安子出去了?骑摩托车出去了?老太惊问。
干什么去了?他没说?老太的腔调都变了。
老头儿接过电话,镇定地说,小雯啊,我是爸爸,你别急,安子这孩子不会有什么事,我们了解他。等他回来了,你让他给我们打个电话过来,好吗?
放下电话,二老就吵得如开了锅的水一样沸腾起来。【批注:文章用“如开了锅的水一样沸腾”来比喻二老吵架的情形,形象地展现了二老因不知儿子下落时的焦急,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二老风风火火拦了一辆面的,一溜烟儿地往家里赶,气喘吁吁地爬上五楼,打开门,差一点儿和正要出门的安子撞个满怀。
你咋在这儿呢?老太拖了哭腔问。
还不赶紧滚回去!老头儿山呼海啸般怒喝。
爸,妈,我回来给你们烧炕。安子笑着说。
我的傻儿子哟!老太说着,紧紧抱住了安子。老头儿胡乱地拨弄了一下安子的头发。安子一丝不乱的发梢上,有一点煤灰。(选自《小小说选刊》) 小说塑造了一对可爱的老夫妻,请分析一下,他们可爱在哪些地方?
小说的第二段为什么要写寒风、结冰?(3分)
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环环相扣,请结合文章内容举出一例进行说明。
父母关心孩子,孩子疼爱父母,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读完此文后,请结合示例,给文中画线句写批注。并结合你或你父母的动作神情写写这一主题在你日常中的体现。
我说,你听
木铃
①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地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②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③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④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⑤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⑥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⑦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⑧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⑨她大声说“好”。
⑩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⑪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有一年,学校考虑顾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⑫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⑬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⑭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⑮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⑯“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⑰“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⑱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围绕老师,文章前后详写了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并填写在横线上。
①→②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③下面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请选择其中一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①“她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②“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两个“好!”上,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试分别做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