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报道,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
C.该蜣螂在生态系统中仅作为捕食者而存在 |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
C.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 |
D.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 |
图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A.a细胞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 |
B.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
C.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 |
D.d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放有某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正确的推论是( )
光![]()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CO2变化量 (mg/100cm2·h) |
+2.0 |
+0.0 |
-2.0 |
-4.0 |
-6.0 |
-6.0
|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基因工程都![]() |
B.纤维素酶、果胶酶、胰蛋白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都是生物工程的工具酶 |
C.试管婴儿培育过程涉及到动物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
D.人们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大量生产特异性强、纯度高的抗体 |
下图表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据图判断细胞①、②和物质A、B的关系可能是( )
细胞① |
细胞② |
物质A |
物质B |
|
A |
下丘脑细胞 |
垂体细胞 |
促甲状腺激素 |
受体 |
B |
致敏T细胞 |
病原体 |
抗体 |
抗原 |
C |
传入神经元 |
下丘脑细胞 |
神经递质 |
受体 |
D |
甲状腺细胞 |
垂体细胞 |
促甲状腺激素 |
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