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疲劳的奥秘
①每个人都体味过疲劳的滋味,也都知道休息是消除疲劳的最佳方法。那么,我们能永不疲劳吗?
②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疲劳的产生是有物质基础的,这就是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乳酸等“废物”。当然,人体依靠自身完整的生理机能,又在不断地把这些物质转化或输出体外。当人们劳动的时间过长或劳动强度过大时,代谢物质所产生的数量就会大大超过人的体能转化、输出的数量,以致在体内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机体就会产生疲劳的感觉,而且疲劳的程度与代谢物质积累的数量成正比。机体休息时,体内蓄积的代谢物质则被逐渐转化并输送出去,当代谢物质的蓄积量降至数值以下时,疲劳也就消失了。
③人体生理学家发现,人的心脏工作量大得惊人。以它每分钟平均收缩70次计算,一天便达10万次,其搏出的血量,足够装满一节油罐。然而心脏却永不疲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脏在每次收缩做功之后,便立即处于“完全不应期”,挂出了“现在我休息,请勿打扰”的“牌子”。从心电图上可以看出,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为3:5,也就是说,在一天中,心脏只工作9小时,而休息的时间长达15小时,而且它是在疲劳之前就休息了。这就是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所在。
④当人们知道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之后,还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如美国贝德汉钢铁公司的科学管理工程师佛德瑞克• 泰勒博士发现,一个强壮的工人,如果让他一天连续搬生铁8小时,到下班时他已经筋疲力尽,搬运的生铁为12.5吨。后来,佛德瑞克•泰勒博士让这位工人每一小时中只干活26分钟,然后休息34分钟。结果他在8小时中搬运了生铁47吨,而且毫无疲劳感。试验证实了这样的观点: ,就能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那么, ?
⑤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如:打字员可以在打印完一份文件后揉揉眼晴,伸伸手臂,远眺窗外;野外劳动者可以在作业空隙时喝杯茶水,或席地而坐休息;或尽量利用工间休息时做做操;或有计划地安排好一天的工作量,提前几分钟到岗,做好准备工作……
⑥合理饮食、科学休息、适度运动,让身心变得健康、充实与快乐。不疲劳的生活,是我们想要的生活,也是一种有品质的生活。生活真的很美好。通读全文,在第④段的横线上,分别填写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写在原文上)。(4 分)
简要分析第③段运用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3分)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本文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
B.人们劳动的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细胞在新陈代谢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乳酸等“废物”,在体内积累就会越多,当达到一定的数值,人体就会产生疲劳的感觉。 |
C.第④段,举泰勒博士的实验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休息比工作更重要。 |
D.第⑤段,“揉揉”“伸伸”“远眺”“席地而坐”等词语的运用,增添了本文语言的生动性。 |
忙于复习,有的同学常常感到身心疲惫。结合原文内容,拟写一则“温馨小贴士”送给大家。(50字左右)(贴士:音译词,通常指提示、建议等。)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号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茵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利用细菌发电除了发电效率高之外,还具有哪些优越性?
阅读《不可小觑的镉大米与镉中毒》,完成后面的题目。
不可小觑的镉大米与镉中毒
①近期,湖南大米因含镉量超标再次成为全国公众关注的焦点。“镉大米”危机瞬间席卷全国,各地纷纷抽检自查,结果令人震惊:全国约有10%的大米镉超标。
②“镉大米”,指镉含量超标的大米。镉和大米的渊源很深,水稻很容易吸附镉。镉主要与锌矿、铅锌矿、铜铅锌矿等共生。在开采这些矿时,含镉工业废气扩散并自然沉降,蓄集于周围土壤中。即使距离较远,其排放的废气扩散后,也可能随降雨落入农田,污染粮食。镉也存在于一些化学肥料中,特别是磷肥中含量较大。如果过度使用磷肥,植物无法全部吸收消化,镉就会吸附到大米当中去。我国磷肥中镉的含量约在0.1-2.9mg/kg,而美国为7.4-15.6mg/kg,澳大利亚则为18-91mg/kg。正常施用中国磷肥对土壤镉超标的影响很小,但是中国的优质磷被出口,而进口国外的劣质磷,导致中国土壤中的镉含量升高,从而产出镉大米。灌溉水污染是最具威胁的一种,其杀伤范围和力度都非同小可。从地下挖出来的矿砂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遇到雨水,矿砂中的镉会随着雨水游走,污染了水源。用污染水灌溉农田,镉就会通过土壤进入粮食作物。
③镉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肾脏,对肾脏造成损害,抑制维生素D的活性。维生素D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缺乏维生素D会妨碍钙、磷在人体骨质中的正常沉着和储存,最后导致骨软化。人吃了含镉的食物不会马上有感觉,根据科学家披露,镉一般在几十年以后对身体造成影响,特别是身体会有莫名其妙的疼痛等症状,这就是镉造成的后果。
④普通百姓虽然无法从肉眼上识别哪种大米镉超标,但只要购买大米时,多选择不同产地、不同品牌的稻米品种就可减少镉中毒。同时提倡膳食多样化,尤其是以大米为主食的南方居民,适当增加主食品种以降低风险。另外,多吃海产品、豆类等含锌、钙量较高的食品,都可以降低人体对镉过量摄入而患病的风险。请分别概括文章③④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请根据第②段提供的信息,用四字短语依次说明镉大米形成的原因。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分别分析其作用。
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现代文阅读《一个走运的人》,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23期,有改动)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三件事。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②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有人提议“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更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文段。(22分)
给雅各布神父的信
阿 遥 (缩写)
①女囚蕾拉坐在典狱长对面,一脸漠然。
②“服刑12年没有外出,也不曾申请外出,也没有家人前来探望,要是能离开,蕾拉,你准备去哪儿?” 典狱长说。
③“我以为会被关一辈子。”
④“你被假释了,”典狱长拿出一封信,“雅各布神父在寻找助手,而你需要住的地方。你能去哪儿?难道去你姐姐家?”听到这句话,蕾拉神色黯然。
⑤几天后,蕾拉提着小皮箱来到雅各布神父住处,这是一所坐落在乡间的破旧大宅。神父早早准备了下午茶。蕾拉发现,雅各布神父是个年已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的盲人。
⑥每天中午,邮差都会骑着自行车前来,喊着:“给雅各布神父的信!”神父总是按时走到门口,从他手里接过一叠信。然后他和蕾拉来到后花园,坐在藤椅上开始工作。蕾拉拆开信,面无表情地朗读,“亲爱的雅各布神父,我的孙子快退伍了,不知他是否能找到工作和志向,我总是担忧,请为他祈祷。”神父背诵圣经里的段落,请蕾拉抄写在信笺上,作为回信。之后,蕾拉把来信叠好放到神父床底下,那里已经塞满了信,之后把回信贴上邮票,交给邮差。
⑦蕾拉不能理解神父对这些来信的热情,她追问神父保释自己是否只是为了显示权利,神父淡淡地说,自己只是上帝行善的工具。
⑧时间慢慢过去,蕾拉对工作越来越消极。有时收到信后,她将其中的一大半扔进院子里的水井。神父有些失落,“就这么几封?”蕾拉不耐烦地读着信,并故意隐去写信者的信息,可神父常常准确无误地说出写信人的名字和地址,“有些人只写一次信,有些人写好几次,还有些人……他们的信从未间断。”他意味深长地说。
⑨“最后一封。”蕾拉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信封里有一叠钱,她吃惊地睁大眼睛。“亲爱的雅各布神父,我已安然抵达北方,孩子们正在跟外婆玩耍,他们再度展现笑容,因为不用再担惊受怕……谢谢您对我伸出援手,慷慨解囊,这么多钱我用不了。我知道就算我没有要求,您也会为我们祷告。”神父含着泪笑了,他告诉蕾拉,为了帮助这个饱受家庭暴力的女人,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借给了她。把钱放回储蓄罐时,蕾拉犹豫了许久。
⑩又是几周过去,邮差带来的信越来越少,好几次他都故意绕开神父的房子,他们再也听不到悠扬的喊声,“给雅各布神父的信!”
11神父一天比一天失落。蕾拉反而十分坦然,“就算没收到信,也没人会死。”她只是无法理解,神父为什么要住在这个一下雨就到处漏水的旧房子里。“政府给我安排住宅,但是我担心……担心这些信不能及时转到我手里。”神父说。
12天终于放晴,蕾拉跟着盛装的神父穿过林荫小道,来到乡里的教堂,里面空无一人,只有高高的穹顶和斑驳的精美壁画无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神父是不能迟到的,等一下新郎新娘就要来了,你去门口看一下,告诉他们我到了。”蕾拉注视着激动的神父,默默走出教堂。
13过了许久,蕾拉进来告诉雅各布神父,根本没人,也没有婚礼。“是啊,谁会需要一个瞎了眼的神父呢?没人需要。现在都没人愿意写信给我了,当人们不再求助,意味着上帝……哦,是我不再被需要了,或许事实就是如此。你可以带我回家吗?”
14“家?”听着神父的喃喃自语,蕾拉似乎被激怒了,她大步流星走出教堂,全然不顾身后神父无助的喊声。
15蕾拉回到神父家,将衣物塞进小皮箱,从储蓄罐里拿了几张钞票,打电话给出租车公司要了一辆车。而此时,神父在熟悉的教堂里四处摸索,像是在缅怀曾经的一切,在暴雨声中,他慢慢躺到地上,等待死亡来临。
16出租车来了,蕾拉坐进去,却怎么也想不出自己能去哪儿。最终,她还是回到房间,摘下枝形吊灯,想要自缢。这时,清醒过来的神父慢慢摸进家门,他的喊声唤回了已经绝望的蕾拉。
17第二天,蕾拉在半路上拦住邮差,要他在经过神父家门时像往常一样喊。“没有信我怎么喊?”“总之你喊就是了。”回到家,蕾拉试图将井里的那些信打捞起来,却无功而返。
18邮差如期经过,大喊“给雅各布神父的信”,可递到蕾拉手中的只是一本邮购目录。
19“开始工作吧。”她对衣衫不整就跑出房间的神父说。
20来到后院,他们照常坐在藤椅上,蕾拉撕开目录,随口瞎编起来,神父微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口述回信。他起身想要回房间,“还有一封……亲爱的雅各布神父……”,蕾拉流着泪说起尘封许久的往事,从小她都是在姐姐的庇护下长大,为了保护她,姐姐挨了母亲许多打,长大成人后,姐姐嫁给一个有暴力倾向的男人,在一次亲眼目睹姐姐被毒打后,愤怒的蕾拉用刀刺死姐夫,并为此获刑,姐姐因为失去了丈夫,生活变得一团糟。
21雅各布神父倾听蕾拉的诉说,颤抖着双手站起来,他走进房间,拿出厚厚一叠信交给蕾拉,那是她的姐姐多年来不间断写给他的,也正是因为此,他为蕾拉申请假释,并为她提供这份工作。而此刻,他确信,蕾拉已经得到了救赎。
22“你慢慢看,我去泡茶,还有咖啡!”神父激动地走进屋子,却再也没有出来。蕾拉走进客厅,发现神父倒在地上……
23雅各布神父的尸体被警察抬走,蕾拉站在门口,紧紧捏着姐姐的信,信封后面写着地址和电话。
(摘自《文学报》2011年10月13日)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及人物的态度变化。
情 节 |
蕾拉的态度 |
神父的态度 |
假释后蕾拉每天跟神父在后花园里拆信、读信、回信。 |
不解 |
热情 |
慢慢地,蕾拉把收到一大半的信扔进水井里,信越来越少。 |
不耐烦、消极 |
① |
② |
暴怒 |
③ |
蕾拉拦住邮差假装给神父送信,向神父述说自己的往事。 |
④ |
激动 |
根据划线句子“把钱放回储蓄罐时,蕾拉犹豫了许久”,结合上下文,你觉得蕾拉当时在想什么?请用第一人称把她的心理活动写下来,并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你的依据。
请分析最后一段“蕾拉站在门口,紧紧捏着姐姐的信”中运用的描写及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为什么蕾拉听到神父说“你可以带我回家吗”暴怒起来,请结合全文作分析。
神父确信,蕾拉最后得到了救赎,文中哪几件事能表现蕾拉得到了救赎。
文章结尾饶有余味,请发挥想像,以“蕾拉”开头给文章续写一个结尾,交代蕾拉选择去向的原因及最终选择的去向。
阅读下面文段。(18分)
宽容是一种美德
①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学会宽容/也学会爱/不要听信青蛙们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长的尾巴……/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夜的蛙声。”
②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在唯利是图的商业时代,宽容同忠厚一样都成了无用的别名,让位于针尖对麦芒的斤斤计较,最起码也成了你来我往的AA制的记帐方式。但是,我还是要说:宽容是一种美德。
③十八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对关于定比这一定律争论了长达九年之久,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最后以普鲁斯特的胜利而告终,普鲁斯特成为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但普鲁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据天功为己有。他真诚地对曾激烈反对过自己的论敌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质难,我是很难把这个定比定律深入地研究下去的。”同时,他特别向公众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
④这就是宽容。允许别人的反对,并不计较别人的态度,而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其营养。这种宽容是一泓温情而透明的湖,让所有一切映在湖面上,天色云影、落花流水,便都蔚为文章。这种宽容让人感动。
⑤十六世纪的德国天文学家科普勒未出名时,曾经写过一本关于天体的小册子,被当时已久负盛名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发现。第谷在繁忙当中,向科普勒发出邀请。科普勒前往布拉格的路上病倒了,第谷得知消息后给他寄来了钱才使得他一家来到布拉格。但由于妻子的缘故,他和第谷产生了误会,他毫无根据地谩骂了第谷一通后不辞而去。但第谷觉得这个年轻人富有才华,便由秘书代笔写信请回了科普勒,是第谷的胸怀感动了科普勒。合作不久,第谷就身患重病。临终前,第谷将自己所有的资料和观察星辰的科学底稿都毫无保留地交给了科普勒,科普勒后来根据这些资料和底稿整理出来著名的《路德福天文表》。
⑥这就是宽容!误解、谩骂、忘恩负义,都不去计较,并在临终之前将一份最珍贵的信任托付给他。这种宽容是一片宽广而浩瀚的海,包容了一切,便也化解了一切,裹携着你跟随着他一起浩浩荡荡向前奔涌。宽容的最高境界不是索取,而是付出和给予,这种宽容让人钦敬。
⑦我们的生活日益纷繁和复杂,不尽如人意、不顺心、烦恼、忧愁、甚至能让我们恼怒、无法容忍的事情,可能天天会摩肩接踵而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抽刀断水水更流。
⑧我所说的宽容,并不是让你毫无原则去一味退让。宽容的前提是对那些可宽容的人或事;宽容,不是去对付,去虚与委蛇,而是以心对心去包容,去化解,去让这个越发世故、物化势利的粗糙世界变得湿润一些。不是什么都要剑拔弩张,什么都要斤斤计较,什么都要你死我活、勾心斗角。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一份宽容给予对方,多一份爱给予这个世界?即使我们一时不能做到像普鲁斯特一样成为一泓深邃的湖,更难以做到如第谷一样成为一片宽广的海,我们起码可以做到如一只青蛙去宽容蝌蚪一样,让温暖的夏夜充满嘹亮的蛙鸣。我们面前的世界不也会多一分美好,自己的心里不也多一些宽慰吗?
⑨宽容,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下列的说法,与作者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3分)
A.唯利是图的商业时代,宽容同忠厚一样不被人重视,代之以人们之间的计较和苛刻。 |
B.最高境界的宽容——无私付出和给予,可以化解误解、谩骂、忘恩负义,让人钦敬。 |
C.无论面对什么事情,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宽容待人,只要对方开心,可以退让。 |
D.宽容对于当代社会来说,十分重要,宽容体谅他人,能让自己的心里也多一些宽慰。 |
下列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普鲁斯特能成为“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这是因为贝索勒宽容谦让。 |
B.宽容需要以真诚的心去包容和给予,而不是去对付、斤斤计较甚至勾心斗角。 |
C.第谷因为科普勒写过关于天体的小册子,觉得对自己有利才邀请他来布拉格。 |
D.科普勒和第谷产生误会后,第谷因为觉得他有才华,亲自写信请回了科普勒。 |
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宽容,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文中列举普鲁斯特和第谷的事迹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请简要回答。
某楼房开盘,以免费派发纸巾作宣传,老人们为了争夺纸巾互相殴打,大伤和气,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在当今社会提倡宽容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