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字母A~E表示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中的2~3种元素组成。
已知:①CaCl2、NaCl溶液遇酚酞不变色,Na2CO3溶液遇酚酞显红色;
②Na2CO3 + CaCl2CaCO3↓ + 2NaCl。
(1)A由3种元素组成,常用于建筑材料和改良酸性土壤,A的俗称是。
(2)B是一种氧化物。向 D的溶液中加入固体B,固体溶解同时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B的化学式为。
(3)向D的溶液中加E的溶液,产生无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向D的溶液中加A的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向混合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仍为无色,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为(写出所有可能)。
(5)将(3)和(4)所得溶液混合,得到溶液X,依据混合过程中观察到的冒气泡及的现象,可以确定溶液X中的溶质。
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2NaOH + SO2 Na2SO3 + H2O
①关闭K,打开甲的胶塞,点燃硫粉后迅速塞紧胶塞。
②冷却至常温,将胶头滴管中的足量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使反应充分。
③打开K,观察乙中的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硫燃烧呈淡蓝色火焰 |
B.②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 |
C.③中,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 |
D.③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增大,最终与大气压相等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检验Na2CO3中是否含有NaCl |
向固体中加稀盐酸 |
B |
鉴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
分别向溶液中通入CO2 |
C |
除去生石灰中的CaCO3 |
向固体中加稀盐酸 |
D |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
将气体通过NaOH固体 |
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5 : 16 |
C.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 |
D.消耗的甲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