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
| 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
| 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 |
| 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 |
有学者指出在鸦片战争中,英国海军封锁中国沿海,“企图以此扼制中国经济的喉管”,但最后他们也放弃了。英国人这种做法“未收到期望的效果”的原因是()
| A.清政府腐朽无能,采取坚守封海政策 |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 C.封锁沿海对英国商人损失巨大 | D.英国的做法遭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抵制 |
据载19世纪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的贵金属,有时高达98%,只有极少的货物。此现象直接反映了当时 ()
| A.中国生产力水平较英国发达 | B.中英两国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
| C.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 | D.中国自然经济体系下的商品贸易活跃 |
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中法《黄埔条约》内容与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内容关系的是()
ABCD
北师大赵世瑜教授曾说:“传统历史注重的政治事件,大多转瞬即逝,改朝换代本身很快就完成了。新统治者还会尽力消除旧朝痕迹。但社会深层的东西,决不因改朝换代而发生根本的变化。社会管理系统有个延续性,一些长时段的东西在整个社会中一直持续地起作用。就地域而言,整部中国史是由不同的区域史构成的,区域性、长时段的研究努力有助于我们重构或者重新解释历史。”赵教授强调的是()
| A.政治史是研究历史的重点 |
| B.区域性、长时段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更好地解释历史 |
| C.中国史由不同的区域史构成 |
| D.社会深层的不变的东西是社会管理系统 |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 A.互相妥协 | B.互相竞争 |
| C.互相合作 | D.互相对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