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上述转变主要是由于

A.甲午中日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全面抗日战争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②传统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  ③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下令,凡“民产子,可免除二年徭役”。 唐贞观初年规定,“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明朝初年,政府鼓励早婚,同时把人口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标准。以上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有( )
①长期战争造成人口锐减②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劳动力是财富的源泉③劳动人口是国家兵力、徭役和税收的主要承担着④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以下描述的是古代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几个场景。你认为这四项中可能真实的是
①他在公元前343年发生的一次对外战争中立功,得到国君赏赐的50亩土地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了政府的奖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在我国古代,“六畜”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图中所反映的实质是( )

A.原始时代我国的民居建筑技术基本成熟
B.原始时代人民就已经学会建筑房屋
C.由游牧过渡到农耕定居
D.原始农业出现

半坡居民的房子复原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