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材料三 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杨宁一《现代化理论》
材料四  在最近两个世纪,随着更多的国家进行工业化,工业生产的规模加大,污染量已急剧增加,而越来越多地使用复杂的人工化学品,污染也变得更加危险。污染的后果已从工厂的邻近地区,通过跨国污染如酸雨,使有毒物质扩展到世界上最遥远的地区。
——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 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8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4分
(2)分别按照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
(3)分别以近现代英国、为例苏联,指出材料三“原发型” 与“传导型”国家开展工业化的主导力量,20世纪末,中国开展工业化有何特点?
(4)根据材料四的作者是否赞同现代化?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谐社会”是“社会稳定”的更高阶段。
请完成:
(1)春秋时期,哪位思想家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周王室因为哪些做法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3)要建立“和谐社会”,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


展览一 中外名画鉴赏

(注:图一为封建社会阎立本——步辇图)
(1)以上两幅作品都属于人物画,但反映的思想本质并不相同,请分别说明。
展览二中外文学荟萃

(2)展览二中展示的是中西方的两部名著,分别被称为两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按文学作品的风格归类,它们属于哪一类?
(3)文学作品往往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部作品的思想价值?
展览三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展览三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下图




图1 1853年“黑船事件”:佩里舰队叩关图2 1871年日本使团出访欧美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材料四日本明治维新时……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五 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必要对帝国进行一切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图1、图2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 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3)据材料三、四、五归纳中日两中改革在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改革结果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意识逐渐增强。危急关头,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决定联合抗英。建立大陆军,次日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美国独立战争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参加独立战争的国际志愿人员约7000人),同时执行灵活的外交政策,利用国际矛盾取得了法、西、荷等国的援助。
材料二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的国情是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民族矛盾复杂、宗教矛盾不断、宗教的忍耐、顺从思想盛行,民族抗争意识薄弱,因此,任何有利于激发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的运动都是进步的。甘地的策略正是基于对英印双方优劣条件的分析,避免了暴力手段“以已之短,攻彼之长”的弊端,高度发扬了印度人民的传统美德。
材料三毛泽东说:“孙先生总是愈挫愈奋,不屈不挠,再接再厉。当多少追随者在困难与诱惑面前表现了灰心丧志乃至投降变节的时候,孙先生总是坚定的。” “他始终坚持了三民主义,并且发展了三民主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领导的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客观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甘地在印度放弃武装斗争,实行非暴力的客观原因。
(3)用史实证明材料三的观点。
(4)以上三个国家争取独立民主的方式不尽相同,但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你对此有何认识?

发展,加快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是30年来中国最强劲的声音。

篇章一 中国的伟大革命
30年前的今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3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1978年
2007年
实际增长
世界名次
备注
对外贸易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206
21737

3

外汇储备



1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45
24.95万
年均9.8%
4
同期世界的3倍
城乡居民收入
城镇人均(元)
343
13786
6.5倍


农民人均(元)
134
4140
6.3倍


农村贫困人口
2.5亿
1400多万



――来自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讲话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30年来新的伟大成就的主要表现,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江苏的多彩蝶变
场景一华西之路
1969年,江阴县华西大队创建了最早的小五金厂,但最初是偷偷生产的
“地下”工厂。到1978年,它创造了近300万的产值,成为华西村的第
一桶金。80年代,村支书吴仁宝出人意料的没有分田到户,却依旧干着
集体经济“副业”。他坚持将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正蓬勃兴起的苏南乡镇
企业发展中。
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创“村庄上市”的先例。
2008年10月,华西村首届国际旅游节,邀请到400多位各国使节与130多家海内外媒体。
华西村一直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健前行。吴仁宝说:“个人富了不算富,要全村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现在的华西,村民吃饭不花钱。
——《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
(2)据材料概括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是指什么?华西村的致富路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精神财富?
场景二昆山之路
昆山市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向全面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之
首,走出了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
作为江苏省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省级开发区,花桥国际商务城是昆山产业转型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从“昆山制造”跃升到“昆山服务”的重要抓手。在经历了发展乡镇企业和外向型经济两次高潮后,昆山迎来以科技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发展高潮,从“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转变。
2004年,胡锦涛视察昆山时说:“都像昆山,小康社会就实现了。” 2005年底,昆山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
――《昆山巨变》
(3)华西村和昆山理念有何相同之处?发展的道路有哪些相同点?相对于华西村,昆山的发展出现了怎样更为明显的特征?
“如果说,江苏乡镇企业的崛起解决了我国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出路问题,那么,开放型经济的蓬勃发展则为我国经济体制创新作出了贡献。” 省社科院研究员田伯平说,尽管我省长期处在对外开放的第二线,但开放型经济的贡献却一直是最好的。
――《开放型经济:江苏经济鲜明“个性”》
(4)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江苏开放型经济的最早的两个“窗口”是什么? 90年代初和新世纪初,江苏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迎来什么重大机遇?
场景三中国的新起跑点
到205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需要一个新的经济奇迹――而且全球经济兴衰可能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再创奇迹。
――2008-12-19美国时代周刊《中国需要一个新奇迹》
(5)如何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