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有人对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若要给它加一横批,下列选项中较为合适的是
| A.中美合作 | B.抗战胜利 |
| C.美苏争锋 | D.兄弟阋墙 |
已故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对华政策报告中指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尼克松这番谈话的本质目的是()
| A.继续推行两个中国的政策 |
| B.主张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
| C.认为中国是未来美国的对手 |
| D.指出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重要性 |
柏林墙的修筑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美苏的大国强权主义达到高峰 |
| B.反法西斯国家对法西斯势力的正义制裁 |
| C.东西方“冷战”的加剧 |
| D.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 |
2008年,美国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初曾建议西欧盟国出手相助,但西欧盟国反应冷淡。美国有人因此指责西欧盟国忘恩负义,他们最主要的依据是( )
| A.二战中美国帮助西欧盟国打败法西斯 |
| B.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以遏制苏联 |
| C.美国建立北约以保证西欧安全 |
| D.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以复兴欧洲经济 |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 C.中日邦交正常化 |
| 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
2004年,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指出:“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这些原则”指的是( )
| A.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B.美国提出的《独立宣言》中的有关原则 |
| C.苏联“人道的社会主义”原则 |
| D.殖民主义国家主张的“弱肉强食”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