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 |
B.反帝反霸是中国当时突出的外交政策 |
C.文革“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 |
德国在1879年开始对进口征收关税;1892年,法国采取了高关税率政策;正在迅速工业化的美国则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实行了保护关税政策。这表明( )
A.新自由主义的开端 | B.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
C.自由主义的逐渐衰落 | D.重商主义的迅速普及 |
1869年,万国邮政联盟建立,邮政事业实现全球系统化。这主要是因为( )
A.电气时代的到来 |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
C.交通工具的发展 |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
《论苏联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该改革
A.重点在工业生产领域 | B.市场调节与计划经济相结合 |
C.制定政策的随意性 | D.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苏联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使工业产值超过美国 |
B.经济政策不同导致两国经济此消彼长 |
C.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导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 |
D.经济多极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 |
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
B.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
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
D.“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