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 |
B.反帝反霸是中国当时突出的外交政策 |
C.文革“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 |
李鸿章说:“近年华商殷实狡黠者多附洋商名下,如旗昌、金利等行,华人股份居大半……暗受洋人盘折之亏,官司不能过问。”成立轮船招商局,可吸引华商入股,“使华商不至皆变为洋商, 实足尊国体而弭隐患”。这表明()
①轮船招商局效仿西方的股份制②清政府欢迎西方列强在华投资建厂③成立轮船招商局是为了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④成立轮船招商局是为了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④ |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
C.爵位制度的创设 |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
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 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 |
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 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 | 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 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