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甲午年,在最近的两个甲午年(1894、1954年)中所发生的一些大事及其影响,
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下列对这两个甲午时期的概括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国签订首个资本输出条约;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 |
B.中国政治民主探索开始;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初具规模 |
D.中国救亡探索模式转型;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道路探索的开始 |
下图是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图卷》,图中传自西方的事物是
A. | 老者的眼镜 | B. | 门前的店幌 |
C. | 兴盛的商铺 | D. | 商人的衣着 |
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
A. | 16世纪中叶 | B. | 17世纪中叶 |
C. | 18世纪中叶 | D. | 19世纪中叶 |
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A. | 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
B. | 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
C. | 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
D. | 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 |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A. | 美洲 | B. | 非洲 |
C. | 亚洲 | D. | 大洋洲 |
日本《养老律令·学令》中规定学校须行"释奠礼",以祭拜孔子。该规定最可能出现在
A. | 公元6世纪, | B. | 公元8世纪 |
C. | 公元10世纪 | D. | 公元12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