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殚精竭虑地勾画中国社会的发展蓝图,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奋斗。
材料一 文明越发达,社会问题越着紧,……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来的。……无论是选举、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就选举上说……美国代表院中,往往有愚蠢无知的人夹杂在内。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年)
材料二 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政权就可以说是民权。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权;治权就可以说是政府权。所以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这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材料三 (欧、美)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年)
材料四 国家当给佃农以土地,资其耕种……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孙中山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哪些弊端?为此,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政治、经济主张?
(2)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新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的经济主张在当时产生的政治意义。
中国在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为之一新,鞠躬、握手代替了原有的跪拜礼节,中国的习俗开始真正的融入世界文明。现在的握手不仅是现代社交场合的重要礼节,而且往往成为化解危机、增进友好的一种象征。观察下列图片,获取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为《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会见尼克松》,回答图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指出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2)下图为2000年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握手图片,回答图中反映的历史信息并指出中国能够取得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的原因。
(3)下图为金正日迎接韩国总统卢武铉,两人亲切握手图片。请简要分析朝鲜半岛政治局势的发展所反映的当代国际关系发展趋势与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元璋命令各级学校讲授《大诰》(注:《大诰》明法律,内容为严惩官民犯罪的具体案例),连科考也要考《大诰》。
——《中国法律史》
材料二: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龄有德者,民率精壮拿赴京来。
——《大诰》
材料三: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百职厘举。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四:吏治已渐腐败。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贪污成了官场积习,连负有检察职责的御史亦贪纵无忌。明英宗时,宦官王振家有金银六十余库。明武宗,宦官刘瑾有黄金二十四万锭,银元宝五百万锭,宝石二斗。
——摘自《明朝史话》
材料五:是可知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请回答: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朱元璋惩治贪官的措施和明朝治贪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赵翼关于明朝吏治腐败原因的分析有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乐客》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材料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旁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锺,船中养犬长食肉。
——唐·张籍《野老歌》
材料三: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材料四: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鬓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
——乾隆时《南江县志·棉布谣》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出的唐代商业发展的情况。
(2)依据材料二,指出该诗所记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
(3)从材料三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唐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为什么?
(4)材料四表现出了哪些历史现象?它与唐宋时期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愆的赦免;当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符券贩卖者们关于免罪之道所作的胡乱宣传,会影响人们对教皇的尊敬,比如说,人们会问:既然教皇比当代最富有的人还富有,为什么他不拿自己的钱财来修缮圣彼得大教堂,而要用贫苦的信徒们的钱财呢?——《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请回答:
(1)借助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和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军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战国策·韩策一》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午,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这一现象对后世影响如何?(5分)
(2)据材料二,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