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实录》载:“先是都察院差御史巡盐,(皇帝)批答稍误,以未下阁臣票拟也。刑科给事中黄臣谏曰:‘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今使内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关系匪轻,渐不可长。容臣封还原本,以重命令。’疏入,即改批如制。”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阁臣票拟严重制约了皇权 | B.内阁地位较明初大为下降 |
| C.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 | D.皇帝批答须先经内阁票拟 |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国际环境有利 | B.民族独立实现 |
| C.社会性质改变 | D.政府大力支持 |
在16世纪20年代,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88年上升到1/3,而到1851年则到达4/5。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 A.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 |
| B.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 |
| C.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 |
| D.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 |
对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工业发展是英国增长的动力 | B.英国在世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
| C.英国国民生产总值领先世界 | D.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 |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商人地位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A.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 B.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
| C.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
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亿亩。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
| 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 | B.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 |
| C.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 D.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