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钡餐的主要成分是BaCO3 | B.用水能有效清洗碗盆上的油脂 |
C.用甲醛浸泡海产品来保鲜 | D.用小苏打可焙制蛋糕 |
下列离子可在PH值为4的溶液中大量共存,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H+、Na+、NO3-、SO42- |
B.Ba2+、NO3-、CO32-、K+ |
C.Ba2+、Cu2+、NO3-、SO42﹣ |
D.Ag+、NO3-、Mg2+、Cl- |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CO2(CO) |
O2 |
点燃 |
B |
NaCl溶液(Na2SO4) |
Ba(NO2)2溶液 |
先加入适量Ba(NO2)2溶液后过滤 |
C |
CaO(CaCO3) |
稀盐酸 |
滴加适量稀盐酸 |
D |
Cu(Fe) |
稀硫酸 |
先加入适量稀硫酸,再过滤、洗涤、干燥 |
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人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 |
B.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
C.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碳和氧气在密闭环境中反应 |
D.相同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过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PH试纸测某溶液PH值时,应先将PH试纸润湿,再用玻璃棒沾取待液体滴于PH试纸上 |
B.向某物质中滴加盐酸,有气体产生,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
C.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事先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溶液导电性 |
D.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类型和收集方法都相同 |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液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
B.45℃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D.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