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辛是由C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 + 乙 =丁 +辛,甲 + 丙 = 戊 + 辛;常温下0.1 mol/L 丁溶液的pH为1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C形成的单质可以在点燃条件分别与元素A、B、D形成的单质化合,所得化合物均存在共价键
B.元素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D) > r(C) > r(B)
C.1.0 L 0. 1 mol/L戊溶液中含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 1 mol
D.1 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约1.204 × 1024个电子
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气)+3Y(气)===2Z(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下列的适宜条件是()
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催化剂⑥除去Z
A.①④⑥ | B.②③⑤ | C.①③⑥ | D.②③⑥ |
对于可逆反应:N2+3H2===2NH3,下列方法可以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A.降低温度 | B.增大压强 | C.减少NH3 | D.使用催化剂 |
能确认发生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 | B.物质的浓度发生了变化 |
C.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对容器的压强增大 | |
D.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
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关系如右图。反应中镁和铝的
A.物质的量之比为3∶2 | B.质量之比为3∶2 |
C.摩尔质量之比为2∶3 | D.反应速率之比为2∶3 |
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ClO-+CO2+H2O=HClO+HCO3- |
B.用浓盐酸与反应制取少量氯气: MnO2+2H++2Cl- =Mn2++Cl2↑+2H2O |
C.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少量CO2制Al(OH)3:AlO2+CO2+2 H2O= Al(OH)3↓ |
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3ClO-+Fe(OH)3= FeO42-+3Cl-+H2O+4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