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 B.西安事变 |
C.卢沟桥事变 | D.重庆谈判 |
画报和邮票都是历史的载体。请回答下面小题
(1)图1和图2的两期封面人物,共同展现的时代风尚是( )
A. |
劳动光荣 |
B. |
见义勇为 |
C. |
勤俭节约 |
D. |
尊老爱幼 |
(2)图3展示了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场面,背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这反映了( )
A. |
人民民主的原则 |
B. |
民族团结的愿望 |
C. |
婚姻自主的权利 |
D. |
政治协商的制度 |
刘伯承回忆说:“遵义会议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遵义会议( )
A. |
做出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议 |
B. |
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
C. |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
D. |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是1935年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提出的“爱国三问”。其时代背景是( )
A.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B. |
北伐的胜利进军 |
C. |
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
D. |
解放战争胜利前夕 |
某班同学搜集了李鸿章、康有为、张謇、孙中山、陈独秀等人的相关史实。他们复习的主题应该是( )
A. |
自强求富 |
B. |
民主共和 |
C. |
实业救国 |
D. |
近代化探索 |
“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特别是建立现代的政治制度方面被证明行不通,中国必须通过革命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文中“改革”是指( )
A. |
洋务运动 |
B. |
戊戌变法 |
C. |
义和团运动 |
D. |
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