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做了一个实验: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面包变成了蓝色;然后咀嚼另一块同样的干面包,并用本尼迪特溶液(可使麦芽糖变成红黄色)检验,结果咀嚼后的面包变成红黄色。于是他得出了结论:面包被咀嚼后,其中的淀粉变成了麦芽糖。作这样的结论不科学在于
| A.未检验咀嚼后的面包中是否仍含有淀粉 |
| B.未检验唾液中是否含淀粉 |
| C.未检验咀嚼前干面包中是否含麦芽糖 |
| D.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的长短 |
蒸馏时要提高产品质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提高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 | B.提高蒸馏温度,缩短蒸馏时间 |
| C.降低蒸馏温度,缩短蒸馏时间 | D.严控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 |
在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中,常用萃取法、蒸馏法和压榨法,错误的是
A.蒸馏法的实验原理是利用水将芳香油溶解下来,再把水蒸发掉,剩余的就是芳香 油 |
| B.压榨法的实验原理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 |
C.萃取法的实验原理是使芳香油溶解 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掉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 |
| D.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 |
下列哪项不属于β—胡萝卜素的作用
| A.治疗夜盲症 | B.常用的食品色素 |
| C.防止佝偻病 | D.使癌细胞恢复成正常细胞 |
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试剂 |
操作 |
作用 |
|
| ① |
柠檬酸钠溶液 |
与鸡血混合 |
防止血液凝固 |
| ② |
蒸馏水 |
与鸡血细胞混合 |
保持细胞形状 |
| ③ |
蒸馏水 |
加入到溶解有DNA的NaCl溶液中 |
析出DNA丝状物 |
| ④ |
冷却的酒精 |
加入到过滤后含DNA的NaCl溶液中 |
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
|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以下对DNA和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鉴定)实
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都要用猪血细胞来进行实验
B
.都要进行除杂处理以便得到较纯净的DNA或血红蛋白
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有两次DNA析出,所用的方法相同
D.将析出的DNA溶解在2 mol/L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后呈现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