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光照强度对锐齿栎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分别对某林区中的锐齿栎幼苗(苗龄2年)和成树(树龄40年)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由实验结果可知,适应在弱光环境中生长的是_________(填“成树”或“幼苗”)。这与森林群落_________结构的生物适应特点相似。
(2)由实验结果可知,在a.b.c三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成树和幼苗光合作用速率最接近的是________点。
(3)研究人员为进一步研究锐齿栎幼苗与成树适应不同强度光照的原因,分别对幼苗与成树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
叶绿素含量(mg/L) |
||
叶绿素a |
叶绿素b |
叶绿素总量 |
|
成树 |
11.2 |
3.9 |
15.1 |
幼苗 |
11.6 |
4.8 |
16.4 |
①在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之前,应制备叶绿素提取液。提取叶绿素时,除了加入80%丙酮和石英砂外,还需要加入CaCO3。加入CaCO3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测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度值并用一定的方法可计算出叶绿素的含量。测定吸光度值时,应以_______作为对照溶液,分别对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光吸收值进行测定。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比成树的叶绿素含量___________。通过计算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可推测适应弱光的植物___________(填“叶绿素a”或“叶绿素b”)的相对含量高。
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转换器5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40×和10×,目镜1标10×,那么用图中的40×物镜,所观察到物像的______________(填“长度”、“面积”或“体积” )是实物的______________ 倍。
(2)下列各项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操作是()
A.选用高倍镜后,发现视野变暗,此时可通过结构9或10使视野明亮
B.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拨结构3以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图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
(3)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横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节好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D.显微镜物镜损坏
(4)某学生用低倍镜观察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异物可能在。
下图是细胞膜结构模式图及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示意图,图中A、B、C、D、E、F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中D代表__________________,彻底水解该物质获得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结构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填名称)
(3)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_______ ;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______。
(4)在提取动物细胞膜时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材料,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D图表示蓝藻,请据图回答:
(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看其有无。以上4个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2)C细胞的环状DNA所在区域称为。
(3)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
下列是某化合物的结构,据图回答:
(1)此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⑥的名称是_________。
(2)图中表示R基的代号是________;图中的氨基的代号是________。
(3)该化合物含____个氨基,在形成它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
(4)组成这类化合物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
(5)已知苯丙氨酸的分子式是C9H11NO2,那么该氨基酸的R基是()
A.—C7H7O | B.—C7H7 | C.—C7H7N | D.—C7H5NO |
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
B.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
C.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