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元年,董仲舒对策,建议“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教于邑。”后来武帝设立“太学”:规定博士弟子五十人;再由郡国选派旁听生,不定人数。这
①中国官立学校的开始
②有利于民间积极向学风气的形成
③是官学体系终结私学教育的标志
④对黑暗势力有一定的威慑力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唐律疏议》规定:“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处徒刑二年。”这表明唐朝时期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B.严格维护坊市制 |
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 D.允许郡、县开设市场 |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A.夏商时期 | B.战国、秦汉 | C.隋、唐时期 | D.宋、元时期 |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 B.水利工程的兴修 |
C.社会秩序的稳定 |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
有研究显示,2001年全球有6万多家跨国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建立独资与合资企业、战略联盟等形式,几乎渗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所有产业领域和部门。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
A.贸易保护主义现象 | B.区域集团化趋势 | C.全球化趋势 | D.多极化现象 |
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