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相互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 基因在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B、b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位置如图甲所示。基因A 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B 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白色个体不含显性基因,其遗传机理如图乙所示。图丙为这种鸟一个家系的羽色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可能有__________。等位基因B 与b 的本质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 不同。
(2)图乙所示的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据图推测,蓝色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
(3)2号基因型为___________ , 4 号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4)3号与2 号交配生出7 号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5)5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若5 号与6 号交配,后代8 号为白色羽毛的概率为____。
研究人员将甲与乙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或单独培养,进行了下列研究,得到相关的一些曲线,请分析后并回答有关问题:
甲乙
(1) 研究人员将甲与乙两个种群放在同一环境中一起培养,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图甲中所示,可看出甲种群与乙种群的关系是______。
(2) 科研人员单独培养甲种群,进一步对该种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右图乙所示,分析可知在_______点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在_______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若要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可通过减小其_实现。
(3)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通过研究甲生物在三个不同水域的三个种群,可知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
① 则甲、乙、丙分别对应上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来保护幼鱼,捕捞后,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应为图___________所示类型。
③ 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成为图_________所示类型。
分析下面有关对生长素的科学探究资料,回答问题;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生长的影响
假设:生长素能进根的生长,且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
实验方案;将小麦种子浸润萌发,如右图所见根部正在生长,从区哉A剪取10mm长的根段,配制不同的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在每一种溶液中放入相同数量的根段,浸泡两天。
实验结果如下表:
生长素浓度 (ppm) |
两天后根段的平均长度(mm) |
0 |
12.0 |
10-3 |
12.3 |
10-4 |
128 |
10-3 |
12.3 |
10-2 |
11.2 |
10-1 |
10.6 |
(1)实验所用的根段为什么取自区域A而不是区域B?
。
(2)上述表中数据,(能/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原因。
(3)从上述表中可知,分别用生长素深度为10-5ppm和10-3ppm处理根段,两天后的长度基本相同。假设用某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根段,两天后的根段长度为12.3mm左右,你如何确定该浓度是10-5ppm还是10-3ppm简要描述你的思路。
。
以下各图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据图回答:
(1)在A图中,由物中P突变为物种P’,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③处的氨基酸由物种P的天门冬氨酸改变成了。(缬氨酸GUC;谷氨酰胺CAG;天门冬氨酸GAC)
(2)B图所示的育种方法叫。
(3)C图所表示的育种方法叫,若要在F2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
(4)D图中过程2常用的方法是。
假设某种植物的高度由三对等位基因A、a与B、b、C、c共同决定,显性基因具有增高效应,且增高效应都相同,并且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的个数与植物高度呈正相关。已知纯合子AABBCC高60cm,aabbcc高30cm,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株植物杂效,F1的高度是。
(2)F1与隐性个体测交,测交后代中高度类型和比例为。
(3)F1自交,F2的表现型有种,其中高度是55cm的植株的基因型有。这些55cm的植株在F2中所占的比例是。
下图是某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显、隐性基因用A、a表示)。请分板回答:
(1)由图可知该遗传病是(显/隐)性遗传病。
(2)若II5号个体不带有此致病基因,可推知该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同学们在实际调查该病时却发现II5号个体带有此致病基因,后来还发现III10是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如果III7和III10婚配,生下同时患有这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
(4)若II5和II6均不患红绿色盲且染色体数正常,但III9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症(XXY)患者,病因是II代中的号个体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