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乙烯影响植物根生长的机理,研究者以拟南芥幼苗为材料进行实验。
(1)乙烯和生长素都要通过与 结合,将 传递给靶细胞,从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2)实验一:研究者将拟南芥幼苗放在含不同浓度的ACC(乙烯前体,分解后产生乙烯)、IAA(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培养, 幼苗根伸长区细胞长度,结果如下表。
组别 |
植物激素及处理浓度(μM) |
根伸长区细胞长度(μm) |
1 |
对照 |
175.1 |
2 |
0.20ACC |
108.1 |
3 |
0.05IAA |
91.1 |
4 |
0.20ACC+0.05IAA |
44.2 |
结果说明乙烯和生长素都能够 根生长,与单独处理相比较,两者共同作用时 。
(3)实验二:将拟南芥幼苗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ACC的培养液中培养,12小时后测定幼苗根
中生长素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
乙烯通过促进 来影响根生长。
(4)研究者将拟南芥幼苗放在含NPA(生长素极性运输阻断剂)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幼苗根伸长区细胞长度,结果无显著差展。由此分析,研究者的目的是探究乙烯是否通过影响 来影响根生长。
(5)综合上述各实验的结果可推测,乙烯对根生长的作用最可能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 实现的。
研究发现,转基因抗虫植物能杀死昆虫的原理是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被昆虫食用后,在消化道中被蛋白酶水解产生具有毒性的活性肽,与昆虫肠道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使细胞渗透压失衡,最终导致昆虫死亡。下图表示从苏云金杆菌中获取BT抗虫基因以培养抗虫玉米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⑧表示操作流程,a、b表示分子,c—e表示培养过程(其中d过程表示细菌与玉米细胞混合培养)。
(1)通过图示流程①获取BT抗虫基因需使用 酶,将其与切割后的质粒重组需使用 酶;在流程⑤中,细菌经培养不断分裂产生更多的子代细菌,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流程⑦需要运用 技术,经过 过程最终形成植株,其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
(2)目前多个国家已批准种植转BT基因抗虫玉米供人食用,请结合题意分析其可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已知BT基因能够成功整合到玉米染色体上,某玉米植株体细胞中BT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如下图所示(黑点表示BT基因的整合位点),该植株进行自交,子一代中具有抗虫特性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
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克氏综合征并伴有色盲的男孩,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请回答:
(1)用遗传图解解释该男孩的情况(色盲等位基因以B 和b 表示)。
(2)导致上述男孩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他的______( “父亲”或“母亲”)的生殖细胞在进行______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分离异常。
(3)假设上述夫妇的染色体不分离只是发生在体细胞中,①他们的孩子中____(是、否)会出现克氏综合征患者;②他们的孩子患色盲的概率是__________。
(4)基因组信息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人类基因组计划至少应测24条染色体的____________序列。
Ⅰ.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导入小麦,筛选出 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高抗旱性T0植株(假定HV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1)某T0植株体细胞含一个HVA基因。让该植株自交,在所得种子中,种皮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胚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
(2)某些T0植株体细胞含两个HVA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HVA基因的整合位点)。
①将T0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5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类型;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0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类型。
②让图C所示类型的T0植株自交,子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Ⅱ.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试验材料。
果蝇对CO2的耐受性有两个品系:敏感型(甲)和耐受型(乙),有人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让甲品系雌蝇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全为敏感型。
实验二:将甲品系的卵细胞去核后,移入来自乙品系雌蝇的体细胞核,由此培育成的雌蝇再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仍全为敏感型。
①此人设计实验二是为了验证控制______的基因位于________中。
②若另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替代实验二,该杂交实验的亲本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
下图1是人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图2表示两种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这表明图1中a过程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这种运输方式对活细胞的生理意义是 。
(2)苯进出细胞的方式一般是图2中的 。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使用某种毒素,结果Mg2+的吸收显著减少,而Ca2+、K+、葡萄糖等物质的吸收没有受到影响,其原因是 ,这表明细胞膜具有的特性是 。
(3)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球蛋白过程中体现了细胞内生物膜的 和结构相似,在结构和 上紧密联系。
(1)在遗传密码的探索历程中,克里克发现由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之后,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了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他们取四支试管,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种氨基酸(丝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半胱氨酸),再加入去除了DNA和信使RNA的细胞提取液,以及人工合成的RN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结果加入苯丙氨酸的试管中出现了由苯丙氨酸构成的肽链。
①实验中去除细胞中DNA的目的是 ,去除细胞中信使RNA的目的是 。
②本实验说明了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 。
(2)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其幼虫在35℃--37℃的温度下培养,则得到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①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 来影响生物体内的某些生化反应。
②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的原因是 。
(3)分析上述实验可以看出,生物体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