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林纾等人对某事件的看法:“功利倡而廉耻丧,科学尊而礼义亡,以放荡为自由,以攘夺为责任……直与猩红热、梅毒等输入无异”,“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以下列对此分析不准确的是
A.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
B.西方思想传播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冲击 |
C.新思潮引起了旧势力的仇视与恐惧 |
D.反映了该事件存在对中国文化绝对否定的错误 |
工业革命导致社会日益分裂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敌对的阵营,成为《共产党宣言》诞生的主要条件。下列作者表述的现象,与上述时代背景无关的是
A.司汤达:(工人)每5~6年就失业一次,他们只好在街头卖唱 |
B.李斯特:(里昂工人身陷)苦难和令人难以忍受的贫困环境之中 |
C.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D.巴尔扎克:法律把金钱定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
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反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
A.共和制 | B.联邦制 |
C.总统制 | D.三权分立制 |
学者米健认为,“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即公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已势在必行。”材料最能说明
A.市民法不再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 |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的完善 |
C.罗马法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核心 |
D.平民的斗争是罗马法发展的动力 |
新文化运动中,某人宣称“大海对岸那边有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的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我们来超拔他们”。此人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是
A.拥护 | B.反对 | C.旁观 | D.倡导 |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中说:“华人社团是宗族和同乡组成的公司和企业网(俗称为“抱团精神”),各企业之间层层连接,规模不断扩大,直至覆盖全球,用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当今的互联式电脑网络。”下列各项与这种社团网络发展相关的是
①西周的宗法制
②明清时期的晋商与徽商
③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④改革开放后异军突起的民营经济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