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就在德国的文人以作为世界公民而自豪时,法国大革命爆发了,这使得德国人对法国的态度以及对民族主义的态度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德意志的知识分子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开始是无所顾忌的狂欢,后来是毫无保留的厌恶和愤慨,最后是苛刻的否定。拿破仑的征服政策激起了德意志人民强烈的民族感情,德国的知识分子再也不高喊世界公民了,文化民族主义在侵略的炮火下升华为具体的政治民族主义,德国人要求结束分裂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其标志就是费希特1808年《致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录》的发表。
——杨静《德意志民族主义对普鲁士统一德国的影响》
材料二 统一使德国的民族意识大为高涨,但是这种民族意识和统一以前那种反对民族分裂、要求民族统一的民族意识已有很大的不同,它产生于普法战争胜利后狂热的民族荣誉感中,因为在人民心目中,帝国的建立几乎完全是三次所向无敌的战争的结果。特赖切克这时已经完全拜倒在普鲁士的武力下,极力宣扬没有战争,民族和国家就不能生存,军刀建立的帝国,必然保留了许多普鲁士的封建军事残余,第二帝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事部门凌驾于民政部门之上的传统,人民也深受普鲁士崇尚武力的传统的影响,同时也因为德意志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一的实现使他们更加着迷于民族意识,而这种迟来的民族统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容易产生富有侵略性和战斗性的民族主义。
——朱志忠《十九世纪末德意志民族主义的蜕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德国民族主义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民族主义在普法战争后变化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880~1918年欧洲部分国家社会主义政党基本数据

材料二 1895年恩格斯祝贺德国社会民主党取得成功,称赞了其明智做法。这种做法就是利用(男子的)普选权,使社会民主党赢得了胜利的选票。“他们就一直这样使用选举权,以致使他们自己得到了千百倍的好处,并成了世界各国工人的榜样。”马克思的这位老朋友还说,“……我们用合法手段却比用不合法手段和用颠覆的办法获得的成就要多得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英]唐纳德·萨松《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影响欧洲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在选举中得票率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社会民主党取得成功的原因。如何理解恩格斯所说“我们用合法手段却比用不合法手段获得的成就要多得多”。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和对秦国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回答三点即可得5分)

材料题:
江西省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区位优越。这里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曾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赣州(江西省南大门)巨商富贾云集,货物人流如织。作为南北货运必经的水路枢纽,宋朝时赣州年造漕运船只占全国1/5强。因漕运发达,过往商船不计其数,“商贾如云、货物如雨”,所征赋税居全国前列。为防止商船偷漏税收,并沟通陆路交通,南宋乾道年间(公元1165—1173年),知军洪迈在建春门外修建浮桥。浮桥由百余只小船托起,宽8米、长400米,在滔滔贡江中漂浮了800多年,至今仍保持着一份古老的荣耀与矜持。
——《名城赣州》2004年10月
材料二 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王阳明曾于正德十一年(1516)擢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驻节赣州,以镇压赣南农民起义和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与江西结下不解之缘。后因功高遭忌,愤然辞官回乡讲学。——摘编自《王阳明传》王旭编著
材料三 至于争取江西(指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客观条件现在可以明白指出的有三点:一是江西的经济主要是封建的经济,商业资产阶级势力较小,而地主的武装在南方各省中又比哪一省都弱。二是江西没有本省的军队,向来都是外省军队来此驻防.外来军队“剿共”“剿匪”,情形不熟,又远非本省军队那样关系切身,往往不很热心。三是距离帝国主义的影响比较远一点,不比广东接近香港,差不多什么都受英国的支配.我们懂得了这三点,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江西的农村起义比哪一省都要普遍,红军游击队比哪一省都要多了。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
材料四 “江西正处在人均GDP2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重要时期,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资源能源压力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容易恶化的关键时期,必须探索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子。同时,江西要根本转变欠发达地区的地位,必须从全局着眼、从长远出发,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保护江西的青山绿水,为江西未来赢得更多的发展权利、更大的发展空间。”
——江西省发改委主要负责人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答记者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赣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王阳明主要思想成就,并指出以其思想为代表的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之间的共同之处。
(3)据材料三,请你简要概括,毛泽东分析“争取江西”客观上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据材料分析指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认识的基本依据。
(4)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梭伦诗句: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材料四: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共同内容。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不同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这两次改革对本国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
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斯大林说:的确,我国播种面积已经达到战前标准,这难道不是事实吗?是的,这是事实。粮食总产量在去年已经等于战前生产标准,就是说已经达到五十亿普特,这难道不是事实吗?这是事实。尽管如此,我们所生产的商品粮食却比战前少了一半,而输出国外粮食比战前少了百分之九十五左右,这是什么原因……这首先和主要是因为十月革命使我国农业的结构发生了转化,使它从生产商品粮食极多的地主大经济和富农大经济转为生产商品粮食极少的小农经济和中农经济……农业中的大经济,不管是地主经济、富农经济还是集体经济,它的力量就在于它有可能采用机器,利用科学成就,使用肥料,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生产的商品粮食最多。相反.小农经济的弱点就在于它没有或几乎没有这种可能性,因此,它是半消费性的,出产商品很少的经济。
材料三 (1953年)苏共中央全会指出,对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巨大潜力仍然利用得很差……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落后状态,妨碍了满足居民迫切需要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增加集体农庄和集体农庄庄员收入的严重障碍……但是许多重要的农业部门之所以落后还有其他的原因……首先是在农业中违反了使工作人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生产发展、关心增加生产收入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根本原则之一。
——摘自《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材料四近几年来农业增长的速度减慢了。农业发展计划没有完成。农作物收获量提高得很慢。在这段时间内,肉类、奶类和其他一些产品的生产同样增加得不多。这一切给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困难……破坏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经济规律,破坏集体农庄庄员和国营农场工人在提高公有经济方面的物质利益原则以及破坏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正确结合的原则,这些是农业落后的基本原因。在领导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了主观主义,这导致了在农业计划、拨款、贷款方面以及价格政策上的错误……
——摘自《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中央全会文件汇编》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大林认为苏联农业发展中存在怎样的问题?斯大林认为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据此,他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后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赫鲁晓夫认为苏联农业依然落后的主要原因。赫鲁晓夫为促进苏联农业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勃列日涅夫认为苏联农业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从上述苏俄(苏联)各阶段农业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成效中,你认为政府应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