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黄杉的三个种群龄级(以胸径的大小表示)的取样调查图。其中种群A为自然状态,种群B、C受到了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据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人为干扰对B、C种群各龄级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B.种群A中低龄级黄杉个体数量大于种群B
C.种群B中高龄级的黄杉被采伐有利于低龄级黄杉的生长
D.种群C中高龄级黄杉数量锐减,导致其垂直结构的层次简单
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淋巴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丘脑不属于内分泌腺 |
B.细胞Y的增殖能力大于X |
C.细胞X与Y的RNA不同 |
D.物质甲为淋巴因子 |
将枪乌贼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 |
B.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刺激引发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 |
C.静息时质膜对K+通透性变大 ,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 |
D.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
对健康的实验小鼠依次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先静脉注射放射性碘,待小鼠平静后再静脉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随后定时测定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强度。则下列各图能反映其变化规律的是( )
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a(神经纤维膜内)、c(神经纤维膜外)两点,且ab=bc,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是刺激前后的记录仪偏转状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中黑色区域为兴奋部位,阴影区域为被损伤部位
A.受损部位膜内外的电位为外正内负 |
B.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不会偏转 |
C.静息电位的产生与膜对Na+通透性有关 |
D.若改为刺激b点,记录仪不会偏转 |
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甲乙
A.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上不能由①→②传递 |
B.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会偏转两次 |
C.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
D.往突触间隙注入递质水解酶抑制剂,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