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
A.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
B.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
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
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
止痛药并不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是
A.突触前膜 | B.突触间隙 | C.突触后膜 | D.树突 |
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毒蛋白,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从而麻痹肌肉。这种毒素可以影响
A.突触前膜 | B.突触间隙 | C.突触后膜 | D.树突 |
神经元的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冲动的
传导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蝎毒的神经
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和传递障碍而麻痹。
下图为突触结构的示意图,蝎毒作用的部位应该在
A.a或b | B.c或d | C.a或d | D.b或c |
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 B.一个神经元只能有一个突触 |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 D.递质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穿过突触后膜 |
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② | D.④→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