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
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则在一个谷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
A.4,4 | B.5,4 | C.4,5 | D.5,5 |
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
B.甲酶不可能是RNA |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
如图曲线OABC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某种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OA‘B′C′一定是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反应物浓度对该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
B.在B点反应物的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度的提高 |
C.在A点限制该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
D.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该酶,会使该酶促反应的速度大大加快 |
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酶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其抑制作用原理如图B、C所示(图A所示为酶催化底物发生变化的作用原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非竞争性抑制剂会使酶的结构改变
B.两种抑制剂均只降低酶的催化效应
C.非竞争性抑制剂与该酶催化的底物化学结构相似
D.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位点具有互补结构,可
被该酶催化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