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现有一种植物幼苗,为了探究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将其直立生长的胚芽尖端切下,放到琼脂块上并用单侧光照射,如下图。下列结果及判断正确的是
①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②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当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④当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以下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裸露岩石上的演替 | B.过量砍伐的森林上的演替 |
| C.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 | D.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 |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
|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
|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
| D.种群的增长率逐步降低 |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几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50只 | B.42只 | C.92只 | D.160只 |
下列食物链能成立的是
| A.阳光→草→兔→狐 | B.植物→鼠→蛇→山鹰 |
| C.植物→鹿→羚羊 | D.田鼠→蛇→山鹰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 |
| B.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宜用样方法 |
|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
| D.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要非常醒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