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Ⅰ.下图是大白鼠细胞内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下表是其曲细精管细胞中存在的两种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的部分比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项目
AQP7
AQP8
多肽链数
1
1
氨基酸数
269
263
mRNA中碱基数
1500
1500
对汞的敏感性
不敏感
敏感
睾丸中表达情况
成熟的精子中表达
初级精母细胞到精细胞中表达

(1)图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图中酶甲的名称为________,在大白鼠细胞中可进行该生理过程的结构有________。
(2)丁的名称是________,它与乙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AQP7和AQP8在睾丸中的表达来看,细胞分化的原因是_________的结果。
(4)在AQP7和AQP8合成过程中,与核糖体结合的信使RNA碱基数目相同,但AQP7
和AQP8所含氨基酸数目不同,原因是(不考虑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所引起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9分)下图是细胞融合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②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细胞,以去除植物细胞壁。
(2)过程③叫做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常用的诱导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④是细胞壁的再生过程,与此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
(4)⑤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先诱导细胞分裂形成______________,再由它分化形成杂种植物幼苗。
(5)若番茄细胞内含A个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含B个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_____个染色体;若对番茄和马铃薯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能成功的话,得到的后代应含_______个染色体,若要使杂交后代恢复育性,必须用_________________来处理幼苗。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一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十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兴奋从F到E,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刺激C处,A处较D处先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下图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海参溶菌酶(SL)的流程。请据图回答:

(1)过程I中首先在作用下合成海参溶菌酶cDNA,再以cDNA为模板扩增合成SL目的基因,扩增过程中要用到具有热稳定性的
(2)过程II中要用相同的切割目的基因与,再用将二者连接起来,再导入大肠杆菌中,形成大肠杆菌工程菌。
(3)若要检验SL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可以用技术,若没有出现相应的杂交带。则需要用做探针来检验是否转录出mRNA。
(4)已知海参溶菌酶中含145个氨基酸,则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个脱氧核苷酸。
(5)溶菌酶广泛存在于动物的组织、体液及分泌物中,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促进细菌细胞的裂解,在动物的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用克隆猕猴创建糖尿病模型并探索该病的治疗方法。实验过程如下:
将9只健康的克隆猕猴进行适应性饲喂2周后,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甲:糖尿病模型组(6只)
乙:正常组(3只)
饲喂
高糖、高脂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水果,喂养4周
普通饲料和充足的饮水、水果
处理
静脉注射30%的链脲佐菌素(糖尿病诱导剂)
不做处理
采血
3天后空腹采血,以后每周采2次,连续12周
与甲组同时段空腹采血
处理
A组:3只猕猴动脉注射一定量的干细胞悬液
B组:3只猕猴动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不做处理
采血
注射后第1、6周空腹采血
与甲组同时段空腹采血

(1)实验中对照组是
(2)链脲佐菌素为一种广谱抗菌素,具有抗菌、抗肿瘤作用,其副作用为破坏动物体内的细胞导致动物患上糖尿病。
(3)实验中主要监测血液中四项基本指标:①、②血脂、③和C-肽等物质的含量变化。
(4)血液中C-肽含量变化是诊断糖尿病类型的重要依据。1分子某前体蛋白在细胞的________处合成后。通过内质网以小泡形式运输到,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1分子③和1分子C-肽,然后以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5)饲喂12周后,收集乙组中某只猕猴24小时的尿液,经防腐处理后,取尿样2毫升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试管中,空腹情况下乙组猕猴仍能使①维持在正常水平,其体液调节过程是:
(6)实验中采用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糖尿病猕猴。为追踪干细胞成活、分化等情况,研究人员设计了巧妙的方法:选用正常雄性猕猴作供体,将干细胞移植到雌性糖尿病猕猴体内,干细胞中的作为追踪的标记物。

为研究CO2浓度对某种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将小球藻接种到不含元素的培养液中,并将藻液平均分为组分别置于不同CO2浓度的培养箱内,光照14小时,连续培养5天。
(2)每隔24小时取样,利用测定小球藻细胞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
(3)该实验中对照组的CO2浓度为,小球藻数量增长的最适CO2浓度为;当CO2浓度在范围时,小球藻增长受到抑制,但并没停止增长。
(4)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随CO2浓度升高,小球藻细胞的碳酸酐酶(细胞内外均有分布)和RuBP羧化酶的活性均显著提高。胞外的碳酸酐酶能将水体中靠近细胞表面的HCO3脱水形成CO2,然后CO2进入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CO2与C5结合,这个过程叫做。C5在细胞中含量保持稳定的原因是,这一过程需要参与。
(5)小球藻吸收大气中的CO2转化为细胞中的有机物,在生态系统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球藻合成的有机物可用于工业上生产C2H5OH等燃料。在细胞内产生C2H5OH的过程叫做

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 __________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 年相比,2010 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4)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 ______,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
(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