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溶液X中含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红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蓝色染料。实验开始时,两支漏斗中溶液液面的高度一样。10 min后观察的结果是:溶液X液面上升,溶液Y液面下降;溶液X中只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红色和蓝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绿色和蓝色染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Z的浓度最高 |
B.溶液Y的浓度最低 |
C.溶液Y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中 |
D.溶液X中的溶质分子不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Z中 |
下列流程图表示利用棉花叶肉细胞进行原生质体培养的过程,据图分析不正
确的是()
A.①过程是在0.5—0.6mol/L甘露醇溶液环境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
B.②表示原生质体在培养基提供的特定条件下形成愈伤组织,此过程叫做再分化 |
C.③过程中以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 |
D.该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
日本某教授把菠菜的基因植入猪的受精卵内,培育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猪。在对这种猪的脂肪组织进行分析后发现,它们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要比一般猪高大约20%。植入猪受精卵里的菠菜基因控制菠菜根部的一种酶——FAD2,这种酶能够将饱和脂肪酸转换为不饱和脂肪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核心是将重组DNA导入猪的受精卵 |
B.受体细胞之所以选择受精卵是因为它具有全能性 |
C.菠菜基因之所以能植入猪细胞,并大量复制的物质基础是菠菜和猪共有一套遗传密码 |
D.该实验植入菠菜基因的方法一般选用农杆菌转化法 |
下面是3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DNA分子的识别序列和剪切位点图(箭头表示切点,切出的断面为粘性末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限制酶1:——↓GATC——;
限制酶2:——CCGC↓GG——;
限制酶3:——G↓GATCC——
A.不同的限制酶有不同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
B.限制酶2和3识别的序列都包含6个碱基对 |
C.限制性酶1和酶3剪出的粘性末端相同 |
D.能够识别和切割RNA分子内一小段核苷酸序列的酶只有限制酶2 |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结合右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 |
B.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 |
C.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 |
D.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
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刺激①处,兴奋在该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在③处施加刺激引起E收缩属于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