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有两项与此相关的实验,其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实验结果如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实验一 (乳糖浓度为10%) |
酶浓度 |
0% |
1% |
2% |
4% |
5% |
| 相对反应速率 |
0 |
25 |
50 |
100 |
200 |
|
| 实验二 (酶浓度为2%) |
乳糖浓度 |
0% |
5% |
10% |
20 % |
30% |
| 相对反应速率 |
0 |
25 |
50 |
65 |
65 |
A.实验一如果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
B.实验一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
C.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
D.实验二若提高反应温度条件5 ℃,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
现有一只黑色直毛雌家兔和一只白色直毛雄家兔杂交,后代中雌、雄家兔都表现为黑色直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家兔性状的遗传只受遗传物质控制,与环境条件无关
②假设后代的数量足够多,可以判断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直毛对卷毛为显性
③根据上述杂交实验可判断控制毛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 A.只有① | B.只有①② | C.只有②③ | D.①②③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 |
| C.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 D.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
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或由于侵染时间过长,部分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中释放出来 |
| B.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 |
| C.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 |
| 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32P含量增高 |
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的曲线和各分裂之间的对应关系图,其中错误的有
| A.2处 | B.1处 | C.0处 | D.4处 |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
|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
| C.为了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
|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