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 ℃、20 ℃和30 ℃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单位时间内不同距离下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
| B.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
| C.B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
| 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 |
下图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⑤植株根尖细胞的全能性比①植株根尖细胞的强 |
| B.②试管的培养基中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含有有机物 |
| C.③试管中的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 |
| D.调节④培养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比例可诱导产生不同的植物器官 |
下图是“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已经能使杂种植物按照人们的需要表现出亲代的优良性状 |
| B.愈伤组织是由排列紧密的薄壁细胞组成 |
| C.上述过程中包含了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 |
| D.“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
将无根的非洲菊幼苗转入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出现的现象是( )。
如图中的A、B为两种二倍体植物,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形成C植株,③过程的原理及C含有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 )。
A.细胞膜的流动性;2
B.细胞的全能性;4
C.细胞增殖;4
D.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
某同学在进行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现只分裂而不分化出芽和根,可能原因是( )。
| A.未见阳光 |
| B.培养时间不到 |
| C.培养基营养过多 |
| D.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比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