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
| A.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 |
| B.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 |
| C.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 |
| D.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以上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 A.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
| B.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 |
| C.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
| D.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
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已知黑颖(B)和黄颖(Y)为显性,只要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F2中,黄颖占非黑颖总数的比例是3/4
B.F2中,黄颖的基因型有2种
C.若将F1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预计植株中黑颖纯种的比例是1/4
D.若将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Bbyy×bbYy时,后代中的白颖比例最大
甲硫氨酸的遗传密码是AUG,那么控制它的相应的一小段DNA中以及信使RNA和转运RNA中共有核苷酸()
| A.4种 | B.3种 | C.5种 | D.8种 |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基因重组 | B.染色体变异 |
| C.基因突变 | D.生活条件改变 |
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①③⑤ | D.②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