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
16.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一)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13.3)
(二)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11.26)这两段文字都写了子路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孔子对他的态度。你从子路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孔子对子路所言持否定态度?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登方与客弈,发书,衣冠拜家庙,长揖出门,问牛几何,可尽发犒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日,舜申舟经汉阳,有蜀声呼唐舜申者三,左右曰:“景宋声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登,字景宋,德安人。少读书,喜古兵法,慷慨有大志,不事生产。出制置使孟珙幕府,久之,权知巴东县。献俘制置司,登念奋自书生,不拜,吏曰:“不拜则不敢上奏。”难之,竟弃功去。淳祐四年,举进士,调兴山主簿。明年,制置使李曾伯经理襄阳,登在行,以积功升,寻以母忧去。及吴渊为制置使,边事甚亟,因忆弟潜盛言王登才略,具书币招之。登方与客弈,发书,衣冠拜家庙,长揖出门,问牛几何,可尽发犒师。渊慨然曰:“事亟矣,奈何?”登曰:“亟呼诸将共议。”众至,欢跃曰:“景宋在此。”渊曰:“汝辈欲西门出,景宋欲从方城,如何?”众曰:“惟命!”登曰:“用兵患不一,登书生,不过凭轼观战,请五大帅中择一人为节制。”渊曰:“请监丞①出,正谓此也。”即书银牌曰:“监丞代某亲行,将士用命不用命,赏罚毕具申。”登至沙市,椎牛酾酒,得七千人,誓曰:“登与诸将义同骨肉,今日之事,登不用命,诸将杀登以献主帅;诸将有一不用命,登有制札在,不敢私也。”众股栗听命,竟立奇功于沮河。赵葵为制置使,见登握手曰:“景宋一身胆,惜相见晚也。”俾参宣抚司兼京西两节。马光祖为制置使,辟充参谋官,迁军器少监、京西提点刑狱。登威声日振。有余思忠及徐制几谗于光祖曰:“京湖知有王景宋,不知有马制置,非久易位矣。”光祖疑焉,出登屯郢州,后以干办②钟蜚英调护,情好如初。开庆元年,登提兵援蜀,约日合战。夜分,登经理军事,忽绝倒,五藏出血。幕客唐舜申至,登尚瞪目视几上文书,俄而卒。它日,舜申舟经汉阳,有蜀声呼唐舜申者三,左右曰:“景宋声也。”是夕,舜申暴卒。
(节选自《宋史·王登传》)
[注] ①监丞:王登曾任监丞。②干办:官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吴渊为制置使,边事甚亟 亟:紧急 |
B.用兵患不一一:统一 |
C.登有制札在,不敢私也私:偏私 |
D.众股栗听命,竟立奇功于沮河 竟:竟然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王登奉公勤勉、做事尽力的一组是( )
①登念奋自书生,不拜
②问牛几何,可尽发犒师
③登书生,不过凭轼观战
④登不用命,诸将杀登以献主帅
⑤京湖知有王景宋,不知有马制置
⑥登尚瞪目视几上文书,俄而卒
A.①③⑥ | B.②④⑥ |
C.②③⑤ | D.①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登性格刚直不屈。在代理巴东县知县时,他到制置司去献俘虏,想到自己从读书人起家,便不肯下拜,小吏就为难他,他竟然放弃功劳而离去。 |
B.王登能垂范效命。在沙市,他宰牛斟酒得七千人,又说自己同各位将领义同骨肉,如果自己不效命,各位将领可杀了他来献给主帅,以激励士气。 |
C.王登曾遭人陷害。马光祖做制置使时,随着王登威名扩大,余思忠和徐制几进谗言挑拨,结果王登被贬出京城屯守郢州,后因人调解,他们才情好如初。 |
D.王登能尽忠职守,鞠躬尽瘁。开庆元年,王登在半夜料理军中事务时,忽然昏倒,五脏出血。唐舜申赶到时,他还看着几案上的文书,不久就去世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目。
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兆长安人。父述,为隋右卫大将军。开皇末,□述勋封新城县公。文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诏尚①炀帝女南阳公主,为尚辇奉御,从幸江都,以父丧免,起为鸿胪少卿。其兄(宇文)化及谋弑逆,以主婿忌之,弗告。已弑帝,乃封蜀王。
初,士及为奉御,而高祖②任殿中少监,雅自款结。及从化及至黎阳,帝手书召之。士及亦遣家童间道走长安,通谆勤,且献金环。帝悦曰:“我尝与士及共事,今以此环献,是将来矣。”
化及兵日蹙,士及劝归命,不从,乃与封德彝诡求督饷。俄而化及败,与德彝等自归。帝让之曰:“汝兄弟率思归之人为入关计,尔得时,我父子尚肯相假③乎?今欲何地自处?”士及谢曰:“臣罪当死,但臣往在涿郡,尝□陛下夜论世事,顷又奉所献,冀以此赎罪。”帝笑谓裴寂曰:“彼与我论天下事,逮今六七年,公等皆在其后。”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上仪同三司。
从秦王④平宋金刚,录功,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迁王府骠骑将军。从讨王世充等,进爵郢国公。武德八年,权检校侍中,兼太子詹事。王即位,拜中书令,以本官检校凉州都督。时突厥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痛折节下士。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政尚宽简,人皆宜之。擢右卫大将军。
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帝尝玩禁中树曰:“此嘉木也!”士及从旁美叹。帝正色曰:“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不识佞人为谁,乃今信然。”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帝意解。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其机悟率类此。久之,复为殿中监。卒,赠左卫大将军,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有删改)
① 尚:娶公主为妻。② 高祖:指唐高祖李渊。③ 假:宽恕,饶恕。④ 秦王:与后文的“太宗”均指唐太宗李世民。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自款结高雅 |
B.帝让之曰责备 |
C.权检校侍中代理 |
D.阳若不省,徐啖之通“佯”,假装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开皇末,□述勋封新城县公。
② 臣往在涿郡,尝□陛下夜论世事
③ 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
A.① 因② 与③ 其 | B.① 以② 与③ 之 |
C.① 以② 于③ 其 | D.① 因② 于③ 之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
B.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
C.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
D.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士及和宇文化及同为隋右卫大将军宇文述之子,但是两兄弟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宇文化及不仅谋逆弑杀隋帝,而且不肯投靠李渊。宇文士及却成为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得力助手。 |
B.宇文士及担任尚辇奉御的官职时,得知李渊就是唐高祖,于是设法结纳,以图日后之用。 |
C.宇文士及曾经跟随秦王李世民平定宋金刚和王世充,李世民即位为皇帝后,更加重视宇文士及,经常将他请到寝宫谈话。 |
D.太宗皇帝曾经赏玩宫中嘉树,宇文士及也在旁边附和,太宗引用魏征的话,暗指宇文士及是谗佞之人,经过一番辩解,皇帝终于消气了。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 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上仪同。
② 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
(2)宇文士及凭借什么获得了唐高祖和唐太宗的信任?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净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缗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燕策》)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趋而后息趋:疾走
B,诎指而事之指:意愿
C.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捐:捐助
D.士争凑燕凑:奔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齐因孤之国乱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B.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余船以次俱进 |
C.涓人言于君曰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D.死马且买之五百金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下列句子都是燕昭王诚招天下贤士做法的一项是()
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②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③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
④为隗筑宫而师之⑤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⑥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⑧④ D.③⑤⑥下列各旬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即摆出悬而未决的主要矛盾:初践君位,副、力少,急于招贤强国以报血仇。 |
B.郭隗先生悠悠然指出“帝者”、“王者”、“霸者”、“亡者”与臣僚相处的不同心态,其高下自见。 |
C.郭隗先生为了确保自己顺利地走到燕国历史舞台上,欲擒故纵,从容讲出“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的道理。 |
D.郭隗先生的一番话为天下贤士的接踵而至铺好了道路,文章结尾用贤人云集于燕的史事,呼应了郭隗先生讲述涓人故事的用意。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5分)
②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5分)
【思路点拨】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③;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告子上》)
③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注】①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②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③必志于彀:朱熹《集注》云:“志犹期也;彀,弓满也。”上面选段的言论,包含对教育者的哪些要求?请简要说明。
作为受教育者,从上面选段的言论中可以得到哪些为学启示?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