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分)某同学研究小滑块在水平长木板上运动所受摩擦力的大小,选用的实验器材是:长木板、总质量为m的小滑块、光电门、数字毫秒计、弧形斜面、挡光片、游标卡尺、刻度尺。器材安装如图甲所示.

① 主要的实验过程:
(ⅰ)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宽度d,读数如图乙所示,则d =        mm;
(ⅱ) 让小滑块车从斜面上某一位置释放,读出小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数字毫秒计示数t;
(ⅲ) 用刻度尺量出小滑块停止运动时挡光片与光电门间的距离L;
(ⅳ) 求出小滑块车与木板间摩擦力f =              (用物理量m、d、L、t表示);
② 若实验中没有现成的挡光片,某同学用一宽度为6cm的金属片替代,这种做法是否合理?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③实验中,小滑块释放的高度要适当高一些,其目的是减少      误差。(选填“系统”或“偶然”)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偶然误差是由仪器结构缺陷、实验方法不完善造成的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系统误差
C.相对误差等于绝对误差与测量值之比
D.0.0123m、17.0mm、3.85×103km都是三位有效数字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为m=1.00kg的重锤拖着纸带下落,在此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在纸带上选取五个连续的点A、B、C、D和E,如图所示。其中O为重锤开始下落时记录的点,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是31.4mm、49.0mm、70.5mm、95.9mm、124.8mm。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本实验所用电源的频率f=50Hz。(结果保留三位有数数字)

(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B时,重锤下落的速度vB= m/s,打点计时器打下点D时,重锤下落的速度vD=m/s。
(2)从打下点B到打下点D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减小量△Ep=J重锤动能增加量△Ek=J。
(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通过比较 就可以验证重锤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了。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橡皮筋做的功和小车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

(1)实验中需要用倾斜木板的方法平衡掉小车所受的阻力,为了检验木板的倾角是否达到了平衡掉阻力的效果,下列操作方法中最恰当的是()
A.将小车在木板上由静止释放,观察小车是否匀速下滑
B.将小车挂在橡皮筋上,用小车将橡皮筋拉长后由静止释放,观察小车是否匀速下滑
C.将小车连接好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启动打点计时器,用手给小车一个向下的初速度,观察纸带上的点迹分布是否均匀
D.将小车挂好橡皮筋并连接好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用小车将橡皮筋拉长后启动打点计时器,然后由静止释放小车,观察纸带上的点迹分布是否均匀
(2)若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均正确。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和速度的关系图线,即W- v图,如图甲所示,并由此图线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乙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与速度平方的关系图线,即W- v2图,如图乙所示,并由此也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关于甲、乙两位同学的分析,你的评价是()

A.甲的分析不正确,乙的分析正确
B.甲的分析正确,乙的分析不正确
C.甲和乙的分析都正确
D.甲和乙的分析都不正确

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

(1)为了测试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天平 B.秒表 C.米尺
(2)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物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错误差的原因:

如图4-8(a)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A、B、C、D、E、F、G为七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是0.1 s,距离如图,单位是cm,小车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在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以和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4—8(b)所示的a-F、图象,其原因是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