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1日,“嫦娥三号”从距月面高度为100km的环月圆轨道Ⅰ上的P点实施变轨,进入近月点为15km的椭圆轨道Ⅱ,由近月点Q成功落月,如图所示。关于“嫦娥三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 |
B.沿轨道Ⅰ运动至P时,需制动减速才能进入轨道Ⅱ |
C.沿轨道Ⅱ运行时,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Q点的加速度 |
D.在轨道Ⅱ上由P点运行到Q点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对其做负功 |
甲乙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s甲乙两物体相遇
B前40s内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减小,40s末乙追上甲
C前40s内甲、乙两物体间距离一直在增大,40s末达到最大
D前40s内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40s末乙追上甲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t=1s时速度为6m/s,t=2s时的速度为8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计时起点t=0时的速度为0 m/s |
B.物体的加速度为6m/s2 |
C.任意1秒内的速度变化2m/s |
D.第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这段时间内( )
A.初速度越大,它通过的路程越长 |
B.它在这段时间的加速度越大,通过路程越长 |
C.末速度越大,通过路程越长 |
D.在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通过路程越长 |
一个质点作变速直线运动,以v1=10m/s的平均速度完成前1/3路程,以v2=30m/s的平均速度完成剩下2/3的路程,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A.20m/s | B.40m/s | C.23.3m/s | D.18m/s |
根据给出的速度,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v为正,a为负,物体做加速运动 | B.v为负,a为负,物体做减速运动 |
C.v为负,a为正,物体做减速运动 | D.v为负,a=0了,物体做减速运动 |